李彥擠出人群,見到靠墻站著四個人,手里皆拿著樂器,憤怒的看著自己。
他松開李瓶兒的手,抱拳道“在下李彥,多有冒失,還請見諒,只因為太喜歡這首曲了,不知哪位是東坡先生?”
“李彥?”
“李彥!”
“他是李彥?”
………
…………
人群中開始議論紛紛。
李彥無償資助學子的事跡,早已在讀書人中傳開。所以當他說出名字的時候,才會引起騷動。
那四人本來是京都人,四處游歷,以唱曲揚名。所以并沒有聽過李彥的名字,但看到眾人皆議論紛紛,也不敢小瞧,以為是本地的文豪大家,也吃不準。
所以紛紛以禮相待,其中一個樣貌俊郎的書生道“這位先生,吾等四人皆非東坡先生。”
李瓶兒躲在背后心里略有失望,但另一個念頭比見蘇軾更勝,那就是這個人怎么這般魯莽。
李彥道“唱的太好了,真可謂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既然不是東坡先生,那在下就不打擾了,告辭。”
“先生留步,既已到場中,何不留下一首詞再走?”俊郎書生大聲道,頗有調侃之意。
李彥為難道“這……我不會啊。”
“兄臺為何這般謙讓,小生只是拋磚引玉,讓所有飽學之士入場展示才是目的,吾等可以讓先生的原創詞曲流傳萬里,難道真的甘心放棄這個機會嗎?”
“呃,我……”
此時圍攏的書生已沸騰了,他們也想見識下這個李彥到底是何等人,傳聞他就是一個小廝,也有傳言說是一代大家,眾說紛紜,機會難得,怎能不起哄。
李彥見盛情難卻,回頭看了眼嚇得臉色發白的李瓶兒,想到她所遇到的不公和暴力,拍了拍她有些發斗的手,心里已經確定以及要唱的歌。
這一舉動雖有些出格,但那個年代龍陽之好也屬正常,并沒有引起不滿和鄙視。
李彥走到四人面前,躬身施禮,對其中一個手拿鈴鼓的人道“可借我一用?”
李彥雖然沒有學過樂器,但也知道這個鈴鼓最是簡單,只需搖晃和敲擊便可發出聲音,比清唱能強上一些。
“就把這首歌送給失意的你,是喜是悲,塵緣注定,不折磨自己,就把這首歌送給迷茫的你。屋外滄桑,屋內過往,告別昨夜的愁。
啦啦啦啦,啦啦,哦阿巴巴巴
啦啦啦啦 ,啦啦,啊巴巴巴巴
天都快亮了你又一夜無眠,不愿辜負心上的人,你不負杯中的酒,人的一生啊就一堆堆坎坷,不做寂寞的奴隸,你不做孤獨的鬼。
啦啦啦啦 啦啦,哦阿巴巴巴。
啦啦啦啦 啦啦,啊呀阿丫丫。”
李彥唱了一首前世的流行歌曲,之所以選擇這首歌,是因為他對前世最后的記憶,就是在ktv里唱這首歌,對他來說意義很大。
還有一點,這首歌的歌曲也算比較深刻,能鼓勵李瓶兒脫離現狀,敢愛敢恨,主宰自己的生命。
他唱出第一句便引起哄笑,這哪叫詞,完全是大白話,詞應該是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也或者是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這種意境優美的佳句。
但聽到啦啦啦的時候,所有人瞬間安靜下來,這是一種穿透心靈的曲調,是他們從來沒有聽過的東西。
李彥略帶沙啞的嗓音,唱的很投入,他閉著眼睛,右手晃著鈴鼓,左手偶爾輕拍一下。
寫歌的人用了腦,唱歌的人用了情,聽歌的動了心,有故事的流了淚。
李瓶兒就是有故事的人,她前二十年的經歷可以寫成一部血淚史。
此刻捂著嘴,哭的如同淚人一般,徹底抒發了心中壓抑。
書生本就是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