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讓回陽谷縣接蹴鞠高手的人同時把老鐵匠接來,高薪聘請,不要吝嗇銀子,實在不行就給他們在京都安家,置宅子買地,畢竟人才難覓。
雖然他是從千年之后穿越過來的,見識過工業(yè)革命,科技大爆炸等等一系列人類壯舉,可奈何他本身是一個平凡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要文化沒文化,要技術(shù)沒技術(shù),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比這個年代的人眼界寬,格局大。
前世有人說過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jié)局。
有個小故事,能真切的表達出這一道理
傳言有位乞丐,機緣巧合救了皇帝的性命。
皇帝問乞丐“你救駕有功,想要什么賞賜?”
乞丐答道“求皇上劃兩條街做我的地盤,以后討飯就再也不怕被人趕出來啦!”
乞丐的這個請求,暴露了他的眼界,也正因為如此,注定他一輩子只能混跡于乞丐之間。
而這個眼界是怎么來的呢?
無非三種方法讀書,旅行,交朋友。
讀書是最簡單的獲取方式,正所謂前人種樹,后人乘涼。
寫書人用幾十年才悟出的道理,濃縮成幾十萬字的書。后人讀了,就相當(dāng)于多活幾十年,這種好事,何樂而不為?
而旅行就需要自己參悟,雖然來的慢,但相比讀書更刻骨銘心,因為那是切身體會。
交朋友同讀書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jīng)歷和他的長處,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萬幸,這三點李彥都有。
千年之后乃信息時代,每個人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接收新的知識,即使是快餐文化,那也是文化,遠比農(nóng)耕時代的人懂得多。
所以,李彥的眼界絕不是這個年代的人所能比的,依仗這個優(yōu)勢,足可以支撐他在這個年代逍遙,這也是他不想回到前世的原因。
言歸正傳。
李彥想起陽谷縣十里亭前李瓶兒的承諾,遂又吩咐范二,讓回去的人把楊若冰的老娘也接到京都。
當(dāng)然,這得讓其自行決定,畢竟楊若冰的兄長嫂嫂還在陽谷縣,對于老婦人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能強求。
一天無事,今夜輪到九娘“侍寢”。
其實,與其說九娘“侍寢”,不如說李彥“伺寢”九娘,這妮子身上有種與生俱來的優(yōu)越感,無論何時,氣勢上都壓過李彥一頭。
可能只有“喂飽”后的短暫片刻,才溫順那么一會。
倒是煙老爺子的態(tài)度讓李彥心里很不舒服。
煙九娘和李彥去佛堂問安,卻吃了閉門羹,想來應(yīng)該是還在生氣,畢竟老道士和師師的身份與老爺子的三觀不合。
吃過晚飯,二人又去看望煙七,這個曾經(jīng)的風(fēng)月之王,現(xiàn)下已然垂目難睜,連抬眼皮的力氣都沒有了,氣若游絲,靠著各種補藥吊命。
煙九娘已經(jīng)開始為其籌備后事了,估計也就是月內(nèi)的事。
躺在床上,煙九娘潸然淚下,一來為哥哥悲痛,二來為自己的婚事難過。
上一次是因為小沫,延緩婚事。而哥哥若是故去,她想守孝一年。
也就是說,一年之內(nèi),李彥和煙九娘都是“偷歡”狀態(tài),短時間內(nèi)沒有什么,若時間一長,此事流傳出去,還不知道被人怎么恥笑,她怎能不傷心。
經(jīng)煙九娘提醒,李彥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畢竟身處于封建朝代,人們的思想也保守很多,如果再來個未婚先孕,那真就成了京都人的笑柄了。
“哎……”
李彥長嘆一聲,知道結(jié)果如此,卻也無可奈何。
李府,煙府上上下下幾百口子人,難免有嘴碎的傳揚出去,這是無法控制的。
照當(dāng)前的形勢看,如果此事傳到柴胖子耳中,定會添油加醋大肆宣揚。
這更讓李彥下定決心要打垮柴胖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