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之所以挑唆趙佶出宮,一來是想賣虞侯一個人情,二來能讓老道士直接接觸到皇上。
可王輔哪里知道這些,思來想去,最終還是去了趟教坊,他可不敢用家人的性命做賭注。
……
第二日,天公不美,京都飄起毛毛細雨。
但這絲毫不影響京都文人的雅興。
身穿白衣站于高閣之上,憑欄遠眺,舉起手中金尊盛接雨滴,兌著葡萄酒一飲而盡,然后暢快淋漓的吟唱一首新作,頗有些詩仙太白的架勢。
……
李彥與煙九娘和李瓶兒商談一番,最終還是讓煙九娘陪著他一起去。
馬車一路顛簸奔京西。
車上,李彥嘴里叨叨個不停,老道士認真的聆聽,這才叫臨時抱佛腳,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這么快就有機會讓老道士接觸到皇上,一切都來的太突然了。
二人仔細思考著怎么獲取趙佶的信任,趙佶會問什么問題。
首先可以確定的,就是聯金伐遼的后果,絕對是必問題目,回答倒也簡單,只要往好了說,準沒錯。
至于如何取得信任,老道士覺得還得使出殺手锏——三仙歸洞。
經過李彥的點撥和老道士的升華,此時的三仙歸洞可再是一個小球那般處級水平了,老道士最多可做到五仙甚至六仙,就連李彥都大加贊賞。
做事必須要有專研精神,正所謂不瘋魔,不成活,此道理可用任何行當。
隨著馬車緩緩停下,老道士率先走下馬車。
此時再看老道士,可不同于在馬車上時的一臉謙卑模樣,儼然是仙風道骨,超凡脫俗的老神仙。
身側伴有四名伶俐的小道童,其中一個掏出請柬,西廂樓伙計不敢怠慢,側身在前邊引路。
待老道士風頭過去,李彥才鉆出車廂,站在車板上居高臨下掃視一圈,見圍觀的有幾百人之多,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但還是文人居多。
這群文人對李彥可是極為崇拜,不只是升官這么簡單,最主要的,還是李彥無償資助學子這件事上,讓他們生出好感。
圍觀人群中不乏有被李彥資助過的,而且絕不在少數。
畢竟那一段時間,無數的學子繞路千里也去陽谷縣領那一百兩銀子。
前期還是單純的缺錢,后期就衍化成一種風氣,再后來,李彥會試奪榜后,京都興起“李門”的這一說法。
也就是李彥門生的簡稱。
這群書生拉幫結派,以曾獲得過李彥的資助為榮,眼下儼然成了京都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當然,這其中也有陳鶴這個資本家在幕后操縱。
他們每天做的事就是美化李彥,打擊柴富。
李彥對眾人揮了揮手,跳下馬車,轉身將煙九娘直接攬在懷里,抱下馬車,毫不忌諱旁人目光。
他也無須在意這些,畢竟能罵的詞,基本上也都用過了,最后無非落得個浪子稱號,李彥倒也欣然接受。
不用遞名帖,那車上鎏金的煙字就是最好的名片。
商鋪開業能請到煙家,也是一種宣傳手段,畢竟,煙家在京都也是有些地位的。
尤其能親眼瞧見煙九娘盛裝出席,更是一飽他們的眼福。
有伙計在前邊引路,一樓堂廳皆是小門小戶之人,所以,直奔二樓而去。
剛一上樓,李彥的笑容頓時僵住了,因為他看到師師赫然坐在堂中,在其身旁,便是一臉惴惴不安的王輔。
李彥心里已有答案,但還是故作淡定,與眾位官員相互行禮。
當走至王輔面前時,狠狠地瞪了眼師師,卻后者被直接無視,如陌生人一般說著客套話。
“李大人風流倜儻,煙九娘子國色天香,真郎才女貌,讓師師好生羨慕。”師師起身施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