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抱著一絲僥幸。
而李府早就亂成一鍋粥,卯時一過,山下的宋三就跑回李府告知情況,陳鶴的意見是:此事已超出我們的能力范圍,眼下必須報官,讓朝廷撒出人手去尋找,并通知各個州府張貼畫像懸賞征集線索,這樣找到的幾率會更大。
陳鶴的意見一致通過,眼下可顧不得什么家丑,什么陰謀敗露,眾人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先找到李彥,其他的一切好說。
就這樣,趙佶也在李彥被綁的第二天正午收到消息,當即將羅竹訓斥一頓,倒不是為李彥擔心,而是責怪羅竹失職,沒能做好本職工作,這么大的事,他竟然知道的這么晚。
還好是李彥,若是換成旁人,估計趙佶會更生氣,畢竟眼前的紅人待遇還是不一樣的。
如果說李彥剛入京都時,羅竹是他的靠山,那此時,在某些方面,李彥完可以成為羅竹的靠山,而取決于誰是誰靠山的唯一因素就是趙佶的寵愛。
很悲哀,但這就是現實……
帝制時期確實如此,不然怎么會稱之為天子。
當然,罵歸罵,找還要找的,一道圣旨下去,大理石、開封府、皇城司等衙門立即著手辦理。
但效率著實有點尷尬,直到申時(下午三點)李彥趕著馬車晃晃悠悠的進城,龍圖閣的大學士們才畫好六十張李彥的肖像,然后再拿到兵部蓋上加急火牌,當送到驛卒手里的時候,驛卒們已經在宣德門廣場上等候將近三個時辰了。
六十名驛卒滿嘴怨言的撥轉馬頭準備連夜奔襲,可就當排隊出宣德門、門洞的時候,神奇的一幕出現了。
畫像上的人騎著白馬迎面走來,悠閑自得,無比輕松,哪有一點被劫持的樣子。
驛卒一臉懵逼的找到上級,上級一件懵逼的再找上級……
……
李彥之所以做出這副云淡風輕的姿態,也是有原因的。
當他趕著馬車回到家后,得知趙佶已經知道此事,心里便惴惴不安起來。
這次綁架牽扯的事太多了,無論是軟禁胖女人,還是蔡京造反,甚至是兇手艾齊義在內,李彥一件事都不想讓趙佶知道。
而且回來的路上,他心里已經想到對付蔡京的辦法,如果這個時候讓二貨皇帝趙佶知道,保不準會搞出什么意外。
所以,李彥打算等這盤大棋落子那天,再和趙佶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