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這里的梅暗喻她自己,菊則是煙九娘,而桂花卻是師師……
……
李彥先是找到藤遜,詢問一下張大敬審問他的過程,也好做到知己知彼。
眼下,胖女人蘇珍、艾齊義、藤遜皆住在李府的旁院,由楊氏負責三人的飲食瑣事,除了行動不自由外,倒也沒有虧待,不打不罵,好吃好喝的招待。
這三人也沒有怨言,相對來說,似乎在這里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出離李府,保不準會被蔡京追殺,因為他們身上的秘密太多。
尤其當艾齊義知道蘇珍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時,更是吃驚不小。
本以為李彥為人殘忍至極,做夢也想不到會這般溫和。
畢竟鞭打柴富尸體的事人盡皆知,對待一個死人都能痛下毒手,更何況審問一個活人。
但,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也正因為有如此大的反差,才讓艾齊義對李彥產生濃厚的興趣。
其實這種興趣說白了就是臣服的前兆,古人的忠心都是由此為前提。
所以,三人抱著這個心態,自然不會有所隱瞞,藤遜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講述出來。
李彥聽完便告辭離開,心里頗有些為難。
張大敬很棘手,為人正直,能力又強,而且喜歡抱打不平,如果不先將他穩住,對李彥即將要布置的大局來說,是一個極不穩定的因素。
但,怎么才能控制住這種人呢?
殺肯定是不能殺的,張大敬的為人和做過的事,足以讓李彥刮目相看。
而且張大敬絕對是京都百姓心中的英雄,殺英雄的代價可太大了,李彥很清楚這一點。
權利再大,也難堵悠悠之口。
李彥不怕被人們指責是浪子,或者是奸臣,因為這都好洗白。
可一旦殺了張大敬,那就是一個無法更改的事實,哪怕以后救一百個張小敬、李大敬,也不能洗脫他殺張大敬的過錯。
所以,李彥必須要花心思想出一個兩其美的好辦法。
當然,這件事不急,可以慢慢來。
眼下最重要的是農家院不遠處的那個火藥庫。
那天聽到火藥爆炸的聲音,李彥激動的不行。
在這個還以冷兵器為主的年代,火藥這個神器還只用于制作煙花爆竹、信號炮等無用之物,當權者并沒意識到它的重要性。
也正是這樣,給李彥的“大事”更多一份成功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