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師的耿直雖然讓李彥很不舒服,但也讓他感受到危機,當一個人掌握大權之后,從此便與眾人脫離出來,這種脫離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而是必然現象,這也是漢民族一直傳承的文化。
當你高高在上,掌控著他們生殺大權、榮華富貴的時候,他們必然會奉承你,極少有敢出言頂撞的,長此以往,就變成如趙佶一般的孤家寡人,甚至是那位能說出“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
李彥不想成為這種人,所以需要改變,但同時又生出一個想法,應該在趙佶身邊多安插這種人,眼下只有他和老道士倆人,似乎還是薄弱,這事需要好好琢磨。
不消多時,二人翻身下馬,自有人接過韁繩牽回馬廄,既已到府,師師的任務也算結束,打聲招呼,回自己院子去了。
李彥喚來家丁,讓其去一趟道觀,喊老道士、武松、魯智深,晚上前來赴宴,又通知灶上多備菜肴,安排好一應事宜后,邁步向書房走去。
書房的院中有個小型竹林,眼下生長正好,遠遠看去一片翠綠,美不勝收。
但李彥并不是來欣賞美景的,他在竹林中來回走了幾趟,選中一棵長得不太好的竹子,從袖中掏出匕首,從根部將其砍斷,又切成九小節。
李彥拿起其中一節,從開口的那端用力的往里面吹氣,感受到尾部密封嚴實,才滿意的點點,抱著九節竹子進到書房。
坐在書桌上,李彥戳著手,略微有些興奮,這還是第一次嘗試制造大炮,雖然前世在網上看過類似小視頻,基本流程都知道,但真正動起手來,不免有些慌亂。
他先在竹節的尾部開出一個小洞,就這么一個簡單的事,足足花費半個多小時,原因是沒有合適的打孔工具,只能用一根比較粗的針慢慢刺。
小孔打好后,便往竹節里倒火藥,由于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李彥沒有倒太多,只倒入少許。
然后找來棉花和一根小木棍,將棉花塞進竹節里,用木棍捅嚴實,目的是起密封效果,這是火藥爆炸產生推力的必要條件。
做好這些后,便是引信了,東北叫“捻兒”。
李彥一拍腦袋,竟然忘記向凌振要捻兒了,拄著腦袋冥想一會,終于想到一個替代品。
從抽屜里取出棉繩,然后走到燈架前,把棉繩浸在燈油里,順著竹節上的孔洞,把棉繩塞進去,一個簡易的“大炮”就此做完。
大炮做完不打上一炮怎么能行,李彥把筆架上的毛筆取下來,掛一張宣紙上去,將炮口對準宣紙,剛要點火,突然想起什么。
壞笑一下,拿起毛筆在宣紙上寫出蔡京兩字,才滿意的取出火鐮。
李彥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留出很長的引信,饒是這樣,點完火后還是跑出去很遠躲避,他可不想毀容。
砰……
竹筒冒出一團明火,而后就崩飛出去,在空中翻轉數次后,掉落在地上,書房里頓時火藥味彌漫。
李彥足足呆愣五分鐘,才慢慢的走過去,摸了摸完好無損的“蔡京”,喃喃道“問題出現在哪里了呢?”
竹筒倒飛出去的原因他是知道的,是后坐力導致,應該提前固定好竹筒,就不會出現這個情況,那“蔡京”為什么沒事呢?
難道是炮彈打飛了?
炮彈?
李彥差點被自己蠢哭,想起堵完棉花后,并沒有往里面放什么炮彈……
真是蠢到極致!
“論成敗,人生豪邁,大不了重頭再來!”
李彥用一句名言安慰自己,便撿起地上的竹筒,檢查一下,還可以繼續用。
倒進去火藥,塞上棉花,做好引信,又用繩子將竹筒綁在硯臺上,這才拿起一粒花生米放進竹筒里,掏出火鐮……
正這時,書房的門被推開,李瓶兒慢悠悠的走進來,待進到屋內,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