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半月,于九月初,李彥和楊若冰在睿思殿重逢。
在李彥的力薦下,楊若冰的官職連升數級,直接升到從二品參知政事。
參知政事簡稱為參政,原是唐朝官職,當年設此官職的目的就是分割宰相權利,眼下放在楊若冰身上最合適不過。
而后,又在李彥的建議下,趙佶重開政事堂,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就是要與蔡京的講議司爭權。
可蔡京聽聞消息,并沒有做出太大動作,只遞上兩封奏折表示不滿,便再無動靜。
據李彥猜想,這老賊定是在憋什么“大招”,
俗話說,暴風雨來臨前都是平靜的。
蔡京現在的云淡風輕,很有可能是掩人耳目之舉,畢竟朝堂上一朝一夕的得失,并不能說明什么,贏了也還是趙家的臣子,如果真讓蔡京的大軍殺到汴梁,那時就是改朝換代了。
李彥從艾齊義口中得知,蔡京的軍隊在江西一帶操練,老賊精明的很,將各營分開訓練。
所以,艾齊義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兵士,他只知道有一萬左右駐扎在隆興府。
在這個交通極不發達的年代,江西對于李彥來說真是個遙遠的地方。而且不知道沿路州府是什么態度,真怕哪天大軍突然就出現在汴梁城下,打個措手不及,
面對這個難題,李彥能做的也只有讓羅竹派出大量察子盯住蔡京,因為大軍殺到的前夕,蔡京不可能還留在汴梁城等死,必會出城與軍隊匯合,到那時只要扣住蔡京,便可要挾其撤兵。
很被動,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另外,高俅接到撤軍的旨意后,很爽快的就答應了,有可能是真覺得打不過遼軍,撤軍總比打輸了回去好聽。
但李彥還是嗅到一絲危機,如果高俅表面上撤軍,實則暗地里與蔡京串通一氣回攻汴梁,那就無力回天了。
所以,李彥建議趙佶提前收回高俅的兵權。
當然,為防止高俅狗急跳墻,肯定是先加以封賞,用賞賜為借口調高俅提前回京,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旁人。
經過半個月的煎熬,傳令兵帶回來一個好消息,高俅僅帶著三千親信日夜兼程的往回趕。
這下李彥提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
經過十多天的相處,萱草和楊若冰的感情稍稍有些起色,這還要多虧李彥超前的思想,不斷的給這二人創造見面的機會。
這一日,天朗氣清,碧空如洗,九月中旬的氣候不冷不熱,極其舒適,李府的花園里談笑之聲此起彼伏。
這已經不知道是李彥第幾次組織聚會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聚會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萱草這丫頭接受楊若冰。
如今萱草的身份可是趙佶的義女,稱號是“柔福帝姬”。
帝姬就是公主的意思,起初李彥也不懂,歷朝歷代除滿清叫格格外,其余朝代皆是公主,哪怕是宋太祖、太宗、仁宗、英宗等等先帝時期也都叫公主,怎地唯獨到趙佶這里就改成帝姬了呢?
經過煙九娘的解釋李彥才知道,原來是趙佶渾身的藝術細胞無處揮灑,所以在女兒們的稱謂上顯示一下自己的才華。
由他欽定,專門頒詔,凡是他的女兒們一律不再沿襲“公主”的稱謂,改叫“帝姬”。
帝姬聽起來確實比公主要有震懾力,但同時也會引起另一個誤會,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帝王的姬妾。
趙佶當然不管這些,他自己高興便好。
所以,李府上也有了一個帝姬,還好萱草并不是一個貪慕虛榮的丫頭,對這個身份也沒有太多在意。
但一向愚昧刻板的楊若冰卻在乎的很,坐姿異常拘謹,和萱草說話時也恭敬的有些過頭。
李彥看著這二人平淡如水的交談很是頭疼,就楊若冰這副呆頭呆腦的模樣,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