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展聽夏如花說她父親夏知秋人如關公心如菩薩,就說關公就是菩薩,給夏如花懟了一句“就你聰明”。
這個時候,他倆已經來到了敬老院。
敬老院內燈火輝煌,清靜安逸,沒有那種舉辦喪事的蕭條景象。
“我爸說,活著的老人更重要,不能讓他們沉浸在悲哀的氣氛中。”夏如花這樣解釋敬老院現在的環境變化。
果然,老人們都還在閱覽觀賞室里看電視,高談闊論,有滾說有笑,熱鬧非凡,根本看不到也聽不見有悲傷情懷。
王老奶奶的靈堂,就設在她原來住的那個房間。
門口張貼了用白色紙張寫的對聯,上聯是:駕鶴西去音容在。下聯是:紫氣東來功德圓。橫批是:當大事。
師展跟隨夏如花來到了靈堂,里面正有一大幫年輕人在守靈,添臘燭的,燒黃紙等事情,說話都非常輕微,顯得很安靜,好像是怕吵著靈臺上的骨灰盒和骨灰盒之上的遺像似的。
黑紗綢和白花中的遺像是王老奶奶生前特意拍照的。
所有敬老院的老人都統一照有這樣一張證件照,就是為了這種時候用的標準照,老人們戲稱這是他們的“標準像”。
“花花姐。”
“花花,你來了。”
“花花,要不你晚上就不用守,我們替你吧。”
“……。”
看到夏如花進來,大伙都紛紛打著招呼,就有一種眾星捧月的味道,可見夏如花在石門洞村的青年人當中是很有人氣的。
在來的路上,師展聽夏如花介紹過,敬老院老人去世后的守靈任務,就是村共青團組織承擔與組織的,全村的年輕人都會踴躍參加,男女搭配,三男兩女五人一組,每組四個小時,從去世老人火化之后,守靈就開始了。
守靈的時間有長有短,按照當地風俗習慣,老人去世之后要請算命先生來,根據死者的生辰八字和亡故時的時點,來測算出死者最吉利的出葬時點,如果遇上沒有出葬的黃道吉日,有的去世者要守靈七天半個月是正常的。
這次,王老奶奶的出葬時間就在明天下午一時到三時,需要守靈的時間就是今晚和明天上午半天,時間較短,村年輕人十人一班都沒有把夏如花安排進去,是夏如花自己要求排進來的。
“花花,你盡下孝心,就守一個小時吧。九點之后,樟樹妹他們幾個來接替你。”村團支部書記,一位墩厚的青年人這樣說道。
夏如花突然看向師展。
“王貴生,你說呢?”
這話問的師展發蒙。
大家都齊刷刷的看過來。
原先,師展跟著夏如花到來,大家都很好奇,知道這人不是花花的男友,他又會是誰呢。
現在聽夏如花叫“王貴生”,就都知道師展出現在這里的原因了。
王老奶奶生前想要見王貴生一面,這故事傳說了數十年,在石門洞村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情。
現在果然有“王貴生”出現,大家都抱以會心一笑。
誰都知道,四十多年前的“王貴生”,還能容貌依舊地出現在這里嗎。
師展所扮演的角色,自然就順理成章地被大家理解了。
“我……,”師展遲疑片刻后發現大家理解的目光,知道夏如花的用意,就微笑著說道:“我聽你花花的。”
“那我們就多陪陪王老奶奶。”夏如花滿意地說道:“就讓樟樹妹他們半夜十二點之后再來接替我倆吧。”
夏如花說的可是“我倆”,大家會意地相互對視一眼,那意思明顯是“我們讓她倆相聚”吧,就都微笑著先后離開了房間。
大家一走,靈堂里就更加寂靜。
師展雖然是無神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