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援引著兩千兵馬與鮑忠會合,鮑忠熱情的招待了賈援,口中說道“早聽說了將軍少年英雄,在酸棗盟誓的時候力舉義旗,當真是神威蓋世啊,只嘆我那日在營中整備軍械,卻是未曾目睹到將軍神威”。
賈援倒是謙遜,沒有得志驕狂,他雖然武藝出眾,平時與夏侯惇等演武也能夠取得勝利,但更多的是靠自己天生力大,且在《剛侯遺錄》中賈援得了一門呼吸之法,練到精熟之處自有妙用,用這種呼吸之法對敵,更顯氣力悠長,別人沖殺百米就要力竭,用了此法邊對敵之時邊能回氣,磨也能把人磨死,想來當年賈復戰(zhàn)陣沖殺,每次都能創(chuàng)造個人在戰(zhàn)場上的奇跡,與此法脫不了干系。
賈援每次與夏侯惇交手,二人都能斗到百余合不分勝負,百合之后夏侯惇便會力氣不支,只能認輸。但招式精妙賈援卻是不及夏侯惇,雖有著一身力氣,卻總是被夏侯惇用巧勁化解,總有束手束腳,發(fā)揮不出來實力的感覺。
賈援也是有自知之明,后世雖然也是退伍士兵,但連一個班的兵力也沒指揮過,更何況兩千人的大軍。外人看來賈援治軍有道,訓練人馬搞得頭頭是道,令行禁止,但自家的苦自家知道,這些人馬看著好看,但若是遇到真正的戰(zhàn)場,只怕是一個沖鋒就要被人打散了隊形,陷入各自為戰(zhàn)的窘境。而賈援得自《剛侯遺錄》的治軍之術,雖然日夜翻看,但畢竟沒有經(jīng)過實踐,貿(mào)然成為主將,一時之間也無從入手。這鮑忠雖然不是什么名將,但也是一名合格的領軍將軍。賈援此次拿定主意,行軍要以鮑忠為主。
當下賈援拱手抱拳對鮑忠說道“將軍謬贊了,賈援一屆小兒,才履軍職,只是有這么一身的傻力氣,如何行軍打仗卻是沒有經(jīng)驗,此番出征汜水關,還要多多仰仗將軍幫助”。
鮑忠見賈援謙遜,也是驚喜,行軍之中最怕的就是令出兩將,賈援這次用客將的身份帶領兩千人馬,又是曹操的親信,鮑忠無故也不能奪了賈援兵權,賈援此番表態(tài),倒是正中了鮑忠下懷。
賈援表達了自己要隨鮑忠進行學習的態(tài)度,鮑忠也不藏私,一路上將兵馬如何布置,軍力如何搭配,各兵種如何協(xié)同,連帶扎營,尋找水源,布置探馬等各類知識一一演示給賈援,賈援帶著樂進、李典共同學習,比對自身書上學來的知識,一時之間有了恍然大悟,融匯貫通的感覺。
二人領著五千人馬,一路上賈援執(zhí)禮甚恭,倒是相處的越發(fā)融洽,這鮑忠雖是鮑信胞弟,但也僅比賈援大個七八歲,每每見到賈援少年英雄,心下亦是喜愛。到了這汜水關下時,二人倒是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友。
書說簡短,二人經(jīng)過行軍已經(jīng)抵達了這汜水關下。卻看這汜水關,著實是一座雄關,山關兩側(cè),乃是崇山峻嶺,一眼望去,竟似望不到山頂,這兩側(cè)大山雖險,但到了汜水關這里,山勢卻沿著山脊陡然降低,直至關腳處,已經(jīng)變成了平地。這汜水關依仗山勢,竟像是與山川融為了一體,平地直起雄關,正好堵死了進入洛陽的通道。
賈援在關下看到了汜水關,心中也是震撼莫名,不曾想到這古代的雄關竟然如此險要,傳說關中的函谷關當年六國聯(lián)軍猛攻數(shù)月不下,留下了無數(shù)的尸體退軍,賈援還以為是古人夸張了戰(zhàn)爭的程度,此時見到了汜水關都是這般模樣,遙想那函谷關定是更加不俗。
鮑忠眼見如此雄關,倒也不以為意,他本就沒想到汜水關能夠一股而下,而是打算在關下搦戰(zhàn),一旦守將出擊趁勢斬殺敵將,一方面挫敵銳氣,一方面若是有合適的戰(zhàn)機,沒準可以沖入關內(nèi)。
當下鮑忠拿定主意,便派那嗓門大的軍士在關下輪番不停叫罵。
這汜水關上的主將華雄聽到關下的叫罵聲,雖然內(nèi)心認為守好關隘才是最重要的,但也知道若是任由關下如此叫罵卻無反應,定然損傷士氣,大軍初戰(zhàn)就折了銳氣,對后面的防守疏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