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袁紹那邊可也有個還沒上任的平原相呢,只是公孫瓚先占住了地盤,自然先這里當了老大。
這個時候公孫瓚和袁紹仍然在相持,互有勝負,一場大戰綿延了快有一年之久。這個時候劉備也不想給公孫瓚惹麻煩,平白與曹操交惡。
但張飛畢竟是劉備的生死兄弟,他這人厚黑也好,真的寬厚待人也罷,對自己人劉備還是很推心置腹的。他這個人能得人的評價可不是白給的。張飛既然闖了禍,劉備自然是一肩抗下,只是仍是教訓了張飛一頓,好叫他知曉事情輕重,日后莫要如此魯莽。
這個時候將鮑忠團團圍在山上的可就不只是張飛的人了,劉備留了關羽屯住平原國,自帶著麾下大將陳到領了五千精兵前來相助張飛,將這鮑忠躲藏的山頭團團圍住,卻是想要殺人滅口。
只是這鮑忠這么多年在濟北國可不是白待的,也不是慌不擇路隨意找了個去處便上了去。
他到的這處地方有一個名目,喚作二龍山,早年便有了山匪盤踞,這里上山就只一條路,三面全是懸崖峭壁,偏這山頂出奇的還有處水源,也不輿被人下了毒,乃是據守的絕佳去處。
當年鮑信在濟北國清繳匪患,在這里可是用了大力氣,待打下了山寨,便動了心思,將這里打造成了鐵桶一般,留做后路。
沒想到此時鮑忠這才剛下了山,又被人給堵了回來。
鮑忠此時坐困深山,也知道久守必失的道理,在劉備還未領軍前來之際,下山與張飛廝殺了幾陣,才有李義得脫的事情,但這劉備已至,鮑忠可就算徹底的與外界斷絕了消息,只能苦苦堅守,等候賈援的救援了。
賈援這邊點齊了兵馬,為求迅速,便只帶了本部騎軍三千馳援鮑忠,一人雙馬,行動如風。
賈援前面在東郡干掉了于夫羅,可是好好的發了一筆大財,這于夫羅多年來積攢的戰馬全都便宜了賈援。這公孫瓚雖然馬匹也多,但他和袁紹相持,也沒多于的精力去看顧劉備,劉備這里自然是馬匹緊張,故而張飛也是不要了面皮,開始當起了劫道的匪徒。
賈援星夜兼程,離這二龍山不過二十里的時候便被劉備的探馬發現,迅速回了軍營報告給了劉備。
“憲和,這賈伯濟來的這般迅速,看來還是走脫了消息,如之奈何?”
劉備這個時候也很是無奈,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也非他所愿,只能說造化弄人,這個時候他手下也沒幾個人才,只能問計于自己的謀主簡雍。
“主公,無非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爾,三將軍既然已經做下了這事,我等難道還能不認,如此世道,拳頭大才是硬道理,如今曹孟德席卷兗州,還不是占了袁紹與公孫將軍相持的便宜,收拾的都是些我們在青州打跑的黃巾賊,想來也不過如此,未嘗不能一戰!”
簡雍聽了劉備言語,仍是臥在榻上與劉備搭話,劉備也不以為意,認真的聽著簡雍建議。
這簡雍言語很是張狂,似是對賈援所部十分的看不起,但這可不是真的就認為賈援好對付,但凡謀士建言,都得先“口出狂言”一番,顯得信心十足,不然說的話哪里有分量。
“這賈援我在洛陽也曾見過,可不是好相與的,武藝比之二弟、三弟仍是不遑多讓,倒是不能托大。”
劉備對賈援還是很欣賞的,只是這個時候卻要戰陣對敵,內心著實唏噓不已。
“主公無需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三將軍正在此處,這賈援武藝再高也不至于能趕得上三將軍,我等便列堂堂正正之陣,以逸待勞,必能建功!”
劉備這時也沒什么好主意,便依了簡雍之言,這廂只留了一千人馬看住山口,領了大軍便去列陣以待賈援。
這二龍山說好也不好,上下只此一條路,兩邊都是一樣的,劉備雖然居于下風處,但卻在這里立下了營寨,鮑忠即便是察覺了賈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