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帶著人馬沖到了孫策中軍帳前,本還暗自高興,尋思這孫策孫伯符終于是要被自己所擒獲了,哪料到剛剛走到帳前,便聽到了四周鼓聲四起,人馬喊殺之聲不絕于耳,夏侯惇也是久歷戰(zhàn)陣的人了,登時便明白自己中計了。
要說夏侯惇與韓浩的謀劃本來并無疏漏,只可惜成事在人,謀事在天,他倆人終究還是棋差一招。不過此事卻是非戰(zhàn)之罪了。
這孫堅自汜水關(guān)被華雄一陣大敗,又折了祖茂這員大將之后,內(nèi)心里的懊惱實在是不足為外人道也。你要說這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為何死死的就跟定了孫堅,即便是孫堅死了之后也盡心盡力的輔佐他的后代,無非只有一條道理,以心換心爾。
孫堅這四員大將,無一不是他的生死兄弟,但凡是能夠在史書上能夠留下名字的,哪有一個簡單的人?程普、韓當二人更是以純正的北人身份跟著孫堅去了南方,一去就是幾十年,個中情誼,實在是難為外人道也。
祖茂比之其他三人更有不同,他乃是吳郡富春人,從孫堅起兵就開始跟隨左右,其他人若是孫堅的至交朋友的話,那么祖茂就一定是那個愿意拿自己的命來換孫堅命的人。孫堅戰(zhàn)后每每哀思祖茂,都是痛苦不已。
也正是因為如此,孫堅便在自己的軍中定下了一條規(guī)矩,無論是何時何地,無論是在哪作戰(zhàn),只要是大軍已經(jīng)扎下了營盤,那就必須讓哨騎四出,在營外十里的位置也必須遍布暗崗,防止如被華雄夜間突襲的窘境再度發(fā)生。
其實孫堅的兵敗是多種因素促成的,一個是袁術(shù)故意拿捏,不發(fā)軍糧,造成士氣低落,另一個就是那華雄也著實了得,一戰(zhàn)便抓住了孫堅的漏洞,但無論如何,敗了就是敗了,而孫堅這條扎營鐵律也便在他的軍中徹底的執(zhí)行了下來。
夏侯惇這次也是倒霉,雖然一切都已經(jīng)準備停當,但出城的時候仍然被孫策哨探發(fā)現(xiàn)了蹤跡,只能說時也命也,他命里合該有此一敗。
“哈哈哈,夏侯惇,中我計也!何不速速早降,一會兒殺你的時候,還可給你留個全尸!”
孫策這廂見夏侯惇已經(jīng)入了圈套,得意非凡,立時便開啟了嘲諷模式,勸降也很是不走心,直把夏侯惇氣的暴跳如雷。
“孫策小兒,莫要張狂,拿命來!”
夏侯惇嘴里說著要取孫策性命,可這人對左右使了個眼色,竟然轉(zhuǎn)身向著身后沖殺而去,半點讓人反應的機會都不給!
孫策見夏侯惇也已經(jīng)開始不要了臉面,知曉此時可不是廢話的時候,立時便呼喝左右士卒上前接敵,直望著夏侯惇所部沖去。
此時殺入孫策營中的曹軍士卒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這是個圈套,不免慌亂起來,待到四周鼓聲想起,更是如同鳥獸一般四散而去。
遇到這等事情,慌亂乃是人的本能,跟人馬精銳與否著實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此時又是黑夜,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沒了統(tǒng)帥,自然崩潰的更快。
夏侯惇見形勢不妙,轉(zhuǎn)身即走,絲毫沒有拖泥帶水,卻是想要盡快收攏士卒來到身邊,不然只怕這一夜下來曹軍的士卒都要被絞殺殆盡了。
然而夏侯惇想法雖好,但亂軍之中如何能夠聚的起人馬?此時眾人都已經(jīng)進入到了恐慌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你便是天王老子來了也收攏不住。
夏侯惇一頓呼喝,卻效果甚微,反倒是拖累了自己的速度,孫策這邊雖然有士卒阻攔,但卻沒費多少時間便已經(jīng)沖到了夏侯惇進前!
“夏侯惇!拿命來!”
孫策見堪堪趕上夏侯惇,也是大喜,猛的一提馬速,當頭一槍便奔著夏侯惇而去。
夏侯惇見孫策來襲,登時慌亂不已,此時他一心只想向營外奔去,哪里有心思來和孫策對敵,見孫策打馬而來,也只是用手中長槍遮攔,只一個勁兒的向外而走。
孫策哪里能夠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