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林從倪誠的表情中就可以得知,倪誠的公司發展過程中沒有對他所說的這些方面有過具體的概念。說的難聽一點,在有林看來,倪誠的公司的發展道路極為原始,就像九十年代許多剛剛下海經商的人一樣,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公司所有的經營發展策略都是在公司的日漸發展中相互探討提出。
九十年代,只要敢拼,大部分人都能成功,就像雷軍所說的“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零零年代,則又多了學識上的要求,不一定要對商業有具體的概念與了解,足夠的學識與見識便足以能夠在其中占據很大的優勢;而一零年往后,虎著腦袋干已經是一種極為不理智的行為了,沒有合理的商業計劃,良好的商業戰略,優秀的管理和運營人員,公司很難發展下去。
并不是說這是絕對的,但是這些情況適用于絕大部分。倪誠的公司如果在剛進入二十一世紀時開設,只要確實有足夠的教授人員,說不定能夠跌跌撞撞的支撐下去,等到公司逐步吸納了人員之后,只要倪誠自身不傻,沒有獨裁主義,也許能一路發展下去。可是現在不是剛剛進入二十一世紀,倪誠的目標人群也以知識分子為主,并且管理因素在其中占據相當大的部分,這也是倪誠一路失敗的理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經營不善的公司很難有看得明白的商業管理或運營等方面人員進駐,也就解決不了具體問題,現狀支撐不起倪誠摸石頭過河,虧損的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有林對倪誠慢慢講述著這其中的緣由道理,倪誠也頓有所悟。他之所以創立it培訓公司,正是因為他在大學畢業后的一段時間內當過it培訓老師,也發現了其中的利潤,于是決定自己開設一所。可是一是時代的變化是迅速的,模式極易步入落后的步伐;二是公司規模與模式的結合,他工作的培訓機構相對于他剛開始創業已經較為成熟,模式顯然不適用;三是創業環境,為了避免競爭,倪誠當然沒有在原本工作機構所在地開設公司,這也導致了環境的差異。這樣的重重因素之下,失敗早已經醞釀出來了,倪誠卻沒有發現根本,而是選擇了借高利貸死撐下去,失敗在所難免。
有林看著倪誠,聽著他在自己說完之后進行的一些總結,感覺雙方的交流是極為值得的,倪誠并不笨,只是沒有人系統的教過他商業方面的事情。
有林喝了一口水,蹙眉思索片刻,繼續道“如果要說要尋找你的公司的問題,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因為你的公司從上到下充滿了問題。想要解決問題,不是去尋找,而是要從頭到尾重新制定思路,等同于二次創業。所以我就以我對于it培訓行業的認識提出我的創業見解。假設我要開設一個it創業公司,那么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我所要走的大致方向以及我所擁有的資金能否支撐我想要走的方向。例如走線下培訓路線,那么要考慮的第一點,就是我的目標客戶。也就是我it培訓這個服務是要給怎樣的一個人群的,這個人群學習it的目的,他們潛在的經濟實力,消費理念,甚至他們所處的環境的氛圍等一系列東西。這是關于目標客戶的。”
有林頓了頓,繼續道“第二步,就是自身的公司運營,在宣傳與培訓人員、培訓環境上的資金投入比,基于第一點的課程的開設設定,公司的員工薪資與發展制度……我所說的這一切都是基本,我相信你在過程中也有一定概念,但是卻沒有具體概念,對于其中的輕重緩急,以及環環相扣的考慮卻是缺乏的。這需要進行一定的系統學習以及自我理解與總結。”
聽到有林的解釋,倪誠的眼睛越來越亮,雖然有林對于自己的公司出現的問題毫不客氣的揭穿了,但是倪誠卻只有一種獲取知識的喜悅。
有林也很少與人講過這些,他自己也講的極為舒暢,倪誠是他的一個極好的聽眾。有林知道倪誠不可能短時間內將自己講的全部東西都吸納進去,甚至其中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