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的張華愛才像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太太,而不是手掌大權的董事長。
一邊說一邊哭著,老太太終于累了,逐漸躺下睡著了,老洋房內挺靜謐的,只有床頭留的昏暗的夜燈還在照著,這個象征著金錢與地位的空間里,此時卻只讓人感覺空蕩蕩的。
如果有林在這里,就一定能看出這是怎么回事,張華愛揪心的,其實不是企業的運營問題,而是家族產業的分配問題。
張華愛的五個子女都出國留過學,其中大兒子羅子健留學之后就不想回來了,留在了美國當上了美國紐約大學的教授。這倒也不算埋沒了家風。小兒子羅子國因為愛國倒是回國了,但是小兒子同樣也對繼承家族的產業沒多大興趣,同樣當了一個大學教授,就在中央音樂學院。
兩個兒子都對繼承家族產業沒興趣,老兩口大半輩子打下來的江山總有人要繼承,好在三個女兒都對繼承家產很有興趣。
可是壞也壞在這里,三個女兒都有興趣,并且都不愿意讓步。兒子不愿爭,女兒不放手,老太太一下子就犯了難。都是手掌心捧大的肉,她不可能向著誰,兩個兒子對繼承家產不敢興趣,自然也不會插手進來,在兩人心里這家產就沒什么好爭的,或許這跟美國的獨立思想有關系,也不能理解老太太面臨的難處,自然不會說來幫老太太分憂。
更何況既然他們不要了,似乎也沒什么立場來參與產業的劃分。
因此張華愛才會在公司請過這么多咨詢公司的情況下依舊找到了有林,或許她看上有林的原因并不是他曾經解決了許多咨詢者公司的運營問題,而是有林能夠從中解決一些面臨的矛盾。
就像這棟老洋房內正面臨的,無聲,卻讓人無從下手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