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誠是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小孩兒。
農村長大的孩子,見過最大的世面很多就只是小鎮上的集市什么的,有的偶爾被打工的父母帶到城市里一趟的還好,總算是見了點世面,知道了點奮斗目標。如果是純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長大了去到城市基本上就是劉姥姥進大觀園,至少很長一段時間內會被自卑纏著。
倪誠就是這樣的。
“爸,媽,你們什么時候回來?”
“過年我們就回來了。”
還沒長大的小小少年得到的總是這樣的答案,偶爾遇到什么重要的事情,媽媽就會回來一趟,至于爸爸,似乎是舍不得那一張車票錢。每次媽媽回來總會帶一些好吃的回來,到了過年還會買上一身漂亮的衣裳。小小少年最喜歡的就是媽媽帶回的糖,那個吃的久,硬糖要好一些,含著可以吃很久。每次媽媽帶回來的糖都是不一樣的,小小少年總會把包裝紙收著,他發現這些包裝紙似乎越來越好看了。
這些包裝紙就代表著外面世界的更替。
少年最喜歡纏著爸媽講城市是什么樣子的,從七八歲開始,一直到十三四歲,大了,從小小少年變成少年了,也就不好意思了。
他不是很喜歡讀書,但是他知道要讀書,因為讀書才能去到大城市里去。農村里傳遞的觀念都是這樣的,大人們總喜歡問小孩:“你成績怎么樣啊?”
成績好的,他們會說:“會讀書好,會讀書的有出息,不會讀書的就只能留下來當一個農民,在地里種田了。”
成績不好的,他們就直接說:“成績差也沒事,沒準種田是一把好手。”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少年就算不喜歡讀書,也會后悔這段時間經常放學就跟著一幫小子出去捉蛤蟆,抓螃蟹去了,恨不能趕緊捧著本書多看幾遍。
不過這種熱乎勁一般持續不了多久,沒幾天就又拋之腦后了。但是好在農村里這樣喜歡碎碎念的大人太多了,少年來不及冷卻下來,就又被刺激得開始了奮戰。
書上的城市總是那么吸引人,那才是動力最終的來源。十四歲那年,少年跟著父母來到了城市,這是他考得好父母給的獎勵。
少年很興奮,城市的車站好大,看起來不像縣城里的那樣臟兮兮的,城市里的人穿的衣服要好看一些,人很多,街上的飯店都有漂亮的燈,后來他知道那個叫做霓虹燈,爸媽特意帶他去到了接近市中心的地方,到處都很熱鬧,比少年心里的城市還要吸引人。
可是晚上少年被現實擊碎了幻想。城市那么精彩,精彩的地方卻沒有他們的容身之處,父母帶著他來到了一個破舊的住所,后來他知道這叫城中村,比鄉下的房子好不了多少,甚至還要更臟更差。
少年這才知道了,原來出來打工的鄉下人,就只能住這種房子,只有那些讀書人,有錢人,才能在少年所向往的繁華的地方生活與工作。
少年更加努力的讀書了。
可是鄉下的教育資源擺在那里,許多人認真努力讀書,一樣考不上大學。少年不確定自己能不能考上,總之,他努力著。
少年考上了鎮上最好的高中,距離他的目標,似乎只有三年了,三年,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
高中是個情竇初開的年齡,少男少女們相互生出了情緒,少年也有喜歡的人。少年喜歡的人是一個溫婉的女孩,剛進高中,他就能看出班上許多男孩子同樣喜歡上了這個女孩,她長得可愛,性格還柔弱。也因此,她很快被小混混纏上了。
鄉下,尤其是越落后的地方,越漂亮的女孩子,想要讀書讀出來的幾率就越小,因為她們的美貌總會招蜂引蝶,盡管她們并不想這樣。
這個女孩也被學校里的混子學生纏上了。
女孩或許并不知道她被不少男生默默喜歡著,她的成績屬于中等,很難考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