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作為一朝重臣,沒病沒痛,好好的突然要辭官,皇帝自然萬分不同意。
可林如海卻十分堅決,于國來說,如今朝廷已經一切步入正軌,幾次科舉,人才大量補替上來,他的存在已可有可無,急流勇退才是正途;于家來說,林家后繼有人,林昱已進入官場,黛玉身為太子妃也產下了后代,他存在是樹大招風,他告老了反而留著情分,對孩子們都好。
連續請辭多次,三月后,皇帝也終于同意了。皇帝又如何想不到這些呢?只是林如海越是如此清醒,皇帝就越舍不得放他離開,畢竟,走上權利巔峰的人,有幾個還能保持頭腦清醒?
林如海辭官,一下子有了大把的時間陪伴顏華。兩人準備收拾整理一下京城的事務,拜訪一下京城的親友,然后便南北都走一走,最后回姑蘇歸隱。
顏華整理好產業交給了兒媳,林如海陪著她最后去了一趟賈府。
雖然賈府事情不斷,但是到底沒有遇上抄家這樣的大事,老太太雖然身子已經慢慢不行了,但人還是十分清醒,一點都沒有老糊涂了。養尊處優的,這幾年過得也不差。
老太太現在也看開了,賈府敗落,林家興盛,兩者一悲一喜,兩相對比,才恍然發覺自己當年似乎錯了。如今她什么都放下了,當了萬事不理的老祖宗,再看看大房的兩個孫兒,竟然也覺得賈家后繼有人了。
所以這兩年,顏華和老太太處得還不錯,這次要離開,恐怕再回來就是老太太沒的時候了,多少有些傷感。
大房如今也過得不錯,柳氏眼光很好,兩個兒媳沒有什么矛盾,賈瑚在朝為官,穩扎穩打,如今有了二子。賈璉考了一個秀才,再不讀書了,只打理家中產業,將大房的資產擴了好幾倍,膝下一兒一女。兩兄弟相互扶持,彼此互補,日子蒸蒸日上。
一起過日子總有摩擦,一開始柳氏就一碗水端平,什么都叫來二子攤開來說,到后來,兄弟倆也習慣了這樣相處,有什么問題就一早攤開來,不讓它日積月累成為亂家的根本。
私下里,柳氏也告訴顏華,再過幾年,兩個兒子日子更加穩定了,她便做主讓他們分家,決不能讓賈赦兄弟的事再重演一遍。
大房當家人看事透徹,二房卻糊成了一鍋粥。
探春被王氏幾乎是“賣”給了一家五品武將的庶子,這還是對方看在他們是林家姻親的份上。賈環到現在還沒定親,一天到晚偷雞摸狗。
寶釵和寶玉貌合神離,房里的丫頭成婚一年后都被寶釵找了正當由頭趕走了。寶玉漸漸郁郁寡歡,王氏見兒子這樣,看寶釵也有了點意見。
可寶釵如今也不在意公婆了,家中錢財全靠她,不滿意,全家人吃的喝的用的你們自己去操心?
顏華進了二房也與王氏無話可說,甚至還得聽王氏說幾句林如海辭官的風涼話,與賈政道了別便走了。
次年,陽春三月,京城長亭外,太子帶著黛玉,林昱攜著妻子舒氏,同林如海夫婦依依惜別。
二十歲的黛玉淚水漣漣,依舊如同二八少女。太子在一邊低聲勸慰,眼中滿是疼惜。
林昱抱著顏華的手臂撒嬌,耍賴不讓她們走,舒氏用帕子捂著臉一副沒臉看的模樣。
顏華和林如海都笑了,兩個孩子長大成人,各有歸宿,已經到了放手讓他們離巢展翅高飛的時候了,而漸漸年老的他們,也該有自己的時間,去享受這人生最后的時光。
此后十多年,林如海帶著顏華游遍了大江南北,探訪體驗了各地風土人情,一路上或作詩或作畫,留下作品無數。而夫妻二人共同編撰的游記,其中詳細記錄了各地地勢地貌,山川河流,民風民俗,給后人、朝廷留下了寶貴財富。
黛玉嫁給太子后,總體生活是十分幸福的。雖然皇家復雜,但是太子被皇帝教育得很優秀,許多事情在發生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