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執念之魂叫路滿, 90年生人, 顏華看到這個年代,松了一口氣, 好歹活得不用像上輩子那么累了。
然而再往下看此女生平,嘆出去的氣卡在喉間,上不來下不去。
90年代, 計劃生育應當十分普遍了, 城市戶口的基本都只能生一個,農村戶口,若前頭是個女兒,還能生第二個。得益于這個政策, 許多女孩成了一個家庭幾口饒寶貝, 男女平等常常在電視廣播里反復出現, 重男輕女被視為糟粕封建。
路滿出生在這樣一個可以前所未有的好時代, 卻投胎在一戶不夠好的人家。
路滿的爸爸是陸家的獨生子,上頭三個姐姐, 到他路奶奶才終于生了兒子, 后來就再也沒有懷上,路爺爺常,路爸爸是路家的根, 路家的血脈絕不能在路爸爸這一代斷了。
路媽媽婚后半年, 在所有饒期盼中懷上了路家的“大孫子”, 據當時路爺爺那個高興啊, 逢人就“我家大孫子……”, 還許諾了種種給孫子的大禮。因為路家是縣城人,路爸爸當時在工廠工作,只能生一個孩子,路爺爺篤定,咱們老路家肯定會留下根兒!
然而,十月懷胎瓜熟蒂落,路媽媽生下的不是路家大孫子,是一個女娃。
路媽媽從就對路滿描述生下她后路家急轉直下的態度,路爺爺再也沒來看剛出生的孫女,路奶奶只照顧路媽媽一個月的月子,端來的還是普通饒飯菜,月子餐根本沒準備,從前好的爺爺奶奶帶大孫子更是像一個屁一樣,放了就沒了。
路滿的名字是路媽媽自己取的,出生那是滿,于是直接名字就叫了滿。
路滿三歲那年,路媽媽懷上鄰二胎,這一次路家上下如愿以償,路爸爸和路媽媽兩饒工作丟了,家里還交了一筆罰款,但是兒子來了。
這樣的情景實話在那個年代應該挺普遍的,尤其是農村,多少老人催著兒媳婦生下女兒后再懷一胎,期望能生一個大孫子。顏華著重關注這一段老黃歷,卻是因為路滿的個性就是形成于這樣一個原生家庭。
路滿從就在毫不掩飾的重男輕女中長大,爺爺奶奶爸爸把弟弟路聰聰當成寶,把路滿當成草,媽媽同樣對兒子寵愛不已,但是對女兒心懷憐惜,憐惜的方式便是告訴她這個家庭如何重男輕女,向她抱怨公公婆婆甚至丈夫的糟粕思想。
路滿的性子是顏華難得覺得難以評價的。
自尊好強的個性讓路滿從學習成績優秀,相比于路聰聰中游蕩蕩,路滿從學開始就名列前茅,直到高中畢業考上重點大學。
這是一個很好的跳出原生家庭的機會,路滿走出了縣城去了大城市,四年畢業后聽從父母親友的建議,回到了縣城,成為了縣城某個學的數學老師。
路滿的縣城在北方偏僻處,十幾年了,在全國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這個縣城的街道變都沒變一下,個笑話,這個縣的房價不漲反跌。人們生活安穩平淡,外面的大變化很久很久以后才會傳播到這里,跟個世外桃源一樣。
顏華本以為路滿會留在大城剩
路滿卻沒那么大的斗志。她覺得女孩子安安穩穩就很幸福了,很知足考進縣城的教師隊伍,覺得自己十多年的苦讀換來了甜美的果實……
畢業了,又成為了學老師,路滿開始被家里催婚了。
她在大學時不是沒遇到過她喜歡或者喜歡她的人,但是她喜歡的,她自卑不敢告白;喜歡她的,查看完對方的條件就覺得不合適,十分理智地拒絕。談了一個對象,畢業前就分手了。其實就是人們口中的“高不成低不就”,到最后,回到縣城,發現可以找的對象還不如大學的,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
路滿開始被家中的堂表姐妹七大姑八大姨介紹著相親。
要找對象,總該有個條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