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 太子提議,恢復(fù)秦豫名姓,賜戶部侍郎官身。
此旨意一出,眾人嘩然。
戶部侍郎正二品, 秦豫內(nèi)侍出身, 沒有經(jīng)歷過科舉, 還是個殘缺之人,如何能擔(dān)當(dāng)如此高位?多少讀書人一生都達不到這個成就。
太子真誠反問:“可是,秦豫原本就是一品內(nèi)侍官。”
沒錯,宮人也是有品級的, 不然那些女官、總管如何區(qū)分地位上下?皇帝皇后身邊的總管、大宮女都是一品,而秦豫作為皇帝最信任的總管之一, 自然是一品,走出去, 丞相也不會隨便輕視。
大臣們紛紛對太子說,這不一樣。
哪里不一樣?太子睜著圓圓的大眼睛看著下邊提出異議的大臣們。
這讓人怎么說?說秦豫是個太監(jiān)?但是他是為了父母冤屈才走到這一步的, 是至孝的表現(xiàn), 如何能拿來詬病?而且,秦豫在皇家?guī)讉€巨頭那地位頗高,皇帝全家都被他所救,現(xiàn)在說他壞話, 焉知不會被報復(fù)?或者惹太子皇后厭惡?
那只能說秦豫能力不足, 不能貿(mào)然進如此重要的部門。
太子十分謙虛地聽從了意見,又問:“可是秦豫先前就掌后宮諸司,后來又被父皇信重調(diào)查多個大案,若是他能力不行,父皇為何不讓大臣們調(diào)查, 要調(diào)來秦豫處理呢?”
一直聽說太子性格很虎,沒想到這么虎,完全不和你繞彎子,直直的箭頭咻咻咻地射進大臣們的心里。對習(xí)慣了彎彎繞的大臣們來說,太子這話幾乎是直白地告訴他們:你們這些人在父皇眼里都比不上秦豫。
別說,皇帝要是在,真可能給秦豫一個高位——哪個皇帝不喜歡在重要的位置安插人?
讓太子和皇后出乎意料的是,有一小部分人為秦豫說話。他們都推崇秦豫的品質(zhì),贊賞他的為人處世,為他的遭遇痛惜,對太子的提議十分贊成。
這些都是三年來秦豫為皇帝辦事時結(jié)交的大臣,這三年,只要和他共事或者接觸過一段時間的人,都被他用自己的本事俘獲了人心。
而與此同時,楊家一系都沒有冒頭,不反對不支持。
如此一來,反對者只是占了小數(shù),最終爭執(zhí)了三次朝會,太子拍板定下。
戶部是楊大人的天下,原本屬于趙家的侍郎終于走了,照理楊尚書應(yīng)該安排上自己的人,如此戶部就是鐵桶一個。現(xiàn)在太子要空降秦豫,楊尚書竟然不反對?
許多人想去試探一下楊尚書的想法。
得到的反饋是:秦公子人才品貌都是一流,堪當(dāng)此任。也不知道是真的這么想,還是和那個皇后女兒有了什么計劃。
再去問百官之首王丞相。
王丞相當(dāng)然是最有權(quán)力反對的人,他是輔佐太子的重臣之首,是太子和皇后處理國事的老師之一,但是,王丞相能做這么久的丞相而沒有被皇帝撤掉,就是因為他能揣摩上意。
他認(rèn)為,太子和皇后這么做不過是為了安插自己的人手,對大臣們不夠信任,如果他激烈反對,會不會讓母子倆認(rèn)為他有不臣之心?被誤會他欺負(fù)幼主?
皇帝只是重傷,還沒駕崩呢,欺負(fù)了太子,皇帝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收拾這些膽大包天的人。
就這樣,在各方各有心思之下,秦豫成為了戶部侍郎。
三品以上官員有朝廷御賜的府邸,秦豫從此可以搬出皇宮,再也不用當(dāng)人下人了。
然而秦豫主動上表,想要留在宮里幫助太子和皇后。
“皇上還未醒來,張公公要照顧皇上無法分|身,太子殿下與皇后娘娘需要一個與前朝溝通跑腿的人,特殊時期,臣愿意一如既往為兩位主子效力。”
不錯,張從書不是只負(fù)責(zé)皇帝的起居,長安殿里里外外都有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