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初,咸宜公主將要出嫁,”陳十一郎一副悠然回憶的樣子“咸宜公主——周明府知道吧?”
周瑞點點頭,這個不是不懂裝懂,咸宜公主是武惠妃的女兒,作為武惠妃娘娘的掌上明珠,自然是貴不可言。
她下嫁給了衛(wèi)尉卿楊洄,楊洄也算皇親,是中宗李顯的女兒長寧公主與楊慎交的兒子。他倆結(jié)婚可是一樁盛事,堪與英國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結(jié)婚時一比,鬧得舉國皆知。
“那場婚禮啊,我也有幸在現(xiàn)場參加——嗯,我與楊駙馬、咸宜公主殿下都挺熟的,那叫一個熱鬧非凡啊!”小陳感慨道“正所謂——
青鸞飛入合歡宮,紫鳳銜花出禁中。
可憐今夜千門里,銀漢星回一道通。”
故技重施,把王昌齡大叔寫的《蕭駙馬宅花燭》適時吟誦出來,不關(guān)心詩文的周縣令還以為這是小陳寫給楊駙馬的,有些不明覺厲。
只記得一句“他與楊駙馬、咸宜公主挺熟”。
“咸宜公主殿下受寵啊,圣人、惠妃向來看她與別個公主不同的。她一出嫁,惠妃娘娘舍不得啊,就跟圣人鬧,要求圣人多給咸宜公主殿下增加五百戶食邑,可是圣人他,就是不聽啊!”小陳敘述著,一副跟周縣令嘮家常的樣子“話說回來哈,也就是跟周明府您,我講句實在話。惠妃娘子啊,得到圣人的厚愛太多了,所以她很容易不滿意。有的時候我也勸勸她,‘您老人家要知足常樂’,還不聽,我就找壽王殿下一起勸她,稍微聽進去點。但是咸宜公主出嫁這件事,誰也勸不了她!”
周瑞聽著陳成絮絮叨叨的,心想他與武惠妃、壽王李瑁很熟。
食邑,“封建時代”諸侯封賜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所謂“萬戶侯”便是一例。到此時,已經(jīng)是一種賜予宗室和高級官員的榮譽性加銜,倒不是真的裂土分封,只是享受封地的實物賦稅之類,而且還要政府統(tǒng)一送至長安洛陽,通過太府寺分配。
在以前,公主的食邑只有三百戶,只有牛b哄哄的太平公主多達(dá)五千戶。
到了開元年間以來,食邑最多的便是當(dāng)今天子的妹妹玉真公主——畢竟她要辦詩榜,需要經(jīng)費啊!
她有一千戶。
到皇女呢,就減半,是五百戶,每戶最多不超過三個成人。
這其實已經(jīng)很不少了,但武惠妃要在女兒出嫁的時候鬧,是因為“駙馬爺”說著好聽,可除了被任命一個三品員外官,不實際任事——也就是說,沒錢啊!
公主嫁出去了,反而還要再加一個“吃軟飯”的,生活質(zhì)量能不下降嗎!
食邑收入很少,車馬、服裝、舉辦詩會所需要的費用,都不能滿足了!
武惠妃能不說自家寶貝公主的食邑太少嘛!
“圣人他,全天下人都是知道的,克勤克儉,體恤民情啊!”小陳恭維著李隆基,周縣令也不住點頭。
“圣人就對惠妃娘子說百姓的租賦,又不是天家私人的財產(chǎn)。前方的戰(zhàn)士出生入死,也只不過賞賜一些布帛,我們家這些女孩子,有什么功勞?現(xiàn)在五百戶還不夠多嗎?還要再享受那么多的食邑封戶呢?再說這樣也可以使她們知道節(jié)儉生活嘛!”
“然后圣人就講了幾個故事,像長孫皇后‘性尤儉約,凡所服御,取給而已’啊,高宗皇帝‘常著七破間裙’,最后就是這個‘牛首山為雙闕'的故事,并稱贊王導(dǎo)的為人,要不是長安洛陽附近沒有牛首山這種天然‘天闕’,他也不打算銹呢!”
王導(dǎo)認(rèn)為,東晉政權(quán)初創(chuàng),財力不足,實在不宜建立雙闕,“乃假天闕于牛頭”。
“圣人還考過我呢‘陳萇,你可知甘果盈溢是何事?’我答怎么不知?這是《世說新語》上的故事,說的是東晉丞相王導(dǎo)本性節(jié)儉,幕府中的美味水果堆得滿滿的,也不分給大家。到了春天就腐爛了,衛(wèi)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