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還是要延續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因此箕子不去這樣做。”
柳察躬聽他說“留得青山”之語,不由得微微一笑,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不誓死進諫,又明知紂王不是明主,那就‘棄暗投明’,另投新朝唄?早投降,說不定還能獲得一個好的待遇。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就是這么做的,被封于商朝的舊都商丘,建立宋國,周朝也特準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與周為客。還被尊為“三恪”之一——委身歸降,從來保存自己宗廟的奉祀,按道理也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手段……”
前面說得柳察躬都聚精會神地在聽,可當他聽到了陳成“別出心裁”的“曲線救國”這一奇葩詞語,著實沒忍住,撲哧笑了一下,可很快就隱沒了。
陳成自顧自道“只是這樣呢,是能使利益最大化,可是主動參與滅亡自己的國家,良心不會痛嘛?何況昔日你的那些方國怎么看你?臣子怎么看你?宗親怎么看你?都知道你是這種貪生怕死的德性,一旦跪下去,再想站起來可就難了!”
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古代也有地獄黑,春秋時代,宋國就是最容易被受到嘲笑的國家,小陳映像中,小時候看寓言故事,什么“丁公鑿井”,“守株待兔”,“掩耳盜鈴”,不用說,一查國籍,全是宋國人!
孟子、韓非子是“地域黑”宋國的好手,連本身就是宋國人的莊子也經常黑自己的國家,反正那時候大家都覺得宋國人傻,好像宋國人的智商天生低人一等似的。
當然楚國和早期的秦國也一樣容易被別人黑,但是楚國和秦國處于中原之外,在中原諸侯的眼里,那是蠻夷人住的地方,被看不起也就罷了,但是宋國是中原大國啊,準用天子禮樂啊!為毛還總是被別人編笑話時針對?
就是小陳說的,在商周易代的時候,當了二五仔,先天就是夾縫求生,委曲求全的存在,戰敗之國,實力又弱小,所以宋國人很自卑,常常以“亡國之遺”自稱。
后來“蠢豬式仁義道德”的宋襄公滿口打仗時的“優良傳統”,行得正坐得端,要等到對方擺好陣勢;不傷害受傷的敵人不攻打頭發花白的老人——
未嘗不是企圖用這些正能量,來彌補自微子啟以來的屈辱,結果正等著楚國渡河之后擺好陣勢互砍呢,被不按套路出牌的楚軍一箭射中大腿后死去。
所以,回顧歷史的話,哪怕當時人認為微子啟的“曲線救國”起到了保存宗廟的作用,可事實上他的后代都是被人嘲笑的傀儡。
這樣的宗廟,延續下來又有什么意思?
那箕子怎么做的呢?
他早早就對微子說過“殷商如果滅亡了,我不會作新王朝的臣仆。“不愿作周的順民,周武王來請也不肯再出山,怕武王再次來請,乘武王走后,迅速率領弟子與遺老故舊一大批人,匆匆離開箕山向東方而去,開辟了一條“偉大航線”,最后建立了“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的歷史延續千余年,直到西漢被燕國人衛滿所滅,建立了衛滿朝鮮。可以說是朝鮮半島文明開化之始。
不過后來韓國“去中國化”,捕風說影偽造了一個“檀君朝鮮”,反而對有可靠史料的“箕子朝鮮”絕口不提,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岳父大人的史學功底比小陳深厚得多,這些東西完全不需要贅述,小陳直接一針見血道“因此他便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適應混亂的世道;隱藏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在囚犯奴隸中受屈辱;雖然卑微不得意,但也不肯亂來;雖然頹廢失落,但忠心不熄滅。故而在《易經》中說‘箕子之明夷’!”
這好象晚上太陽被地球遮掩,把光明藏起來,等到白天地球繞過太陽,為保證天在東方得以再顯光明一樣!
不過雖然跟岳父大人能把哲學問題探討得很深,可是這“地心說”“日心說”乃至天體運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