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國立妖怪大學》已經(jīng)發(fā)布啦!喜歡寧驍龍大龍哥的可以去看看)
劉三姐是一個傳奇,一個傳說,一個對陳成來說,只屬于爺爺奶奶那一輩人的青春記憶。
對父母那一輩人來說,這位“傳奇歌壇一姐”都屬于“太久遠”的人物,畢竟令這位大姐爆紅全國的同名電影《劉三姐》拍攝于1961年。
在那電影中,劉三姐是位愛唱山歌的農(nóng)家女,卻被地主莫懷仁陷害,無處安身只能在漓江上漂泊,最后被老鄉(xiāng)們收留,又開始“聚眾唱歌”。
地主老爺一看,這還行?
不準唱!
請來三位秀才與其進行了一場開放battle。
畢竟劉三姐是有“freestyle”的,那些秀才照著歌詞本上的歌硬唱,哪里是劉三姐對手?
幾首歌下來,便狼狽不堪,招架無力。導(dǎo)師莫懷仁先生一氣之下還失足跌入江中,可謂丟人丟到家了。
對于這部老電影,陳成的記憶差不多就停留在這里了,至于后面劉三姐與阿牛相戀了,地主再次陷害之類,就沒太有映像了。
只是覺得,那里面的秀才,連十以內(nèi)的加減法都算不好,如此弱智是否有點侮辱觀眾智商——但爺爺奶奶那輩人看了個樂呵,也就足夠了。
不得不說,在文化貧瘠的年代,翻來覆去那么幾部戲,自然有了巨大的全大影響力。
以后,劉三姐幾乎成了廣西旅游的名片,不知道多少老年人旅游團都是沖著“朝圣三姐遺跡”而去的,拉動了廣西第三產(chǎn)業(yè)好幾個點的gd。
除此之外,對陳成來說,也就是位虛擬的、故事里的偶像了,本質(zhì)上和“初音未來”沒啥大的區(qū)別,就連電影那里面的歌,也都是喬羽老爺子這些人寫的,不可能是真的從劉三姐本人那里傳下來的。
基于這些,陳成自然很難想象這尊大神確有其人,而且還和他處于同一時代!
換言之,劉三姐也與李白杜甫這些大神在同一個時代,這是多么令人驚奇啊!
……
其實,任何傳說并非毫無緣由,都是有原型人物不斷進化發(fā)展而已。
就好像關(guān)羽關(guān)二哥的地位在后世無以復(fù)加,手持青龍偃月刀的形象更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過五關(guān)斬六將誅顏良殺文丑也是口口相傳——
可要知道,三國是不可能出現(xiàn)“青龍偃月刀”這種武器的,起碼得在宋朝,所以關(guān)二爺手持青龍偃月刀自然是無稽之談,殺顏良是真的,誅文丑又是張冠李戴了。
可不能根據(jù)這個,就說歷史上沒有關(guān)二哥吧?
廣西的“歌海”美稱,也不是在《劉三姐》電影流行后才出名的。歷史上就涌現(xiàn)出千千萬萬“山歌之王”,當然最為耀眼之星是劉三姐,堪稱民間歌手們心目中的啟明星、歌圣、歌仙、suerstar。
人們常于口頭的“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歌句,也可以佐證這點。
有關(guān)她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廣西、廣東、云南、湖南等地都可以追循到她的蹤跡和繞梁之余音,廣西各地如宜州、柳州、羅城貴港以及德保、巴馬等地都有其傳說和記載。
宜州《慶遠府志》:“劉三妉,唐時下視村壯女,性喜唱歌”。
《潯州府志》說:“劉三妹生于唐中宗之神龍元年。”
《粵述》說:“唐景隆中,貴縣西山有劉三妹者。”
各地的地方志大都認為她生于唐代,乃至具體到中宗年間(生在中宗年間,活躍自然在玄宗時代)。
這些書中,雖然時而是“姐”時而是“妹”也有“妉”這種摸不著頭腦的字,但起碼她姓劉,排行老三,那些也都可以看成是她在不同年齡大家對她的稱謂
年輕的時候叫她“三妹”的,大一點叫她“三姐”了,后面變成了“三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