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取名好麻煩的再次豪華打賞!今天恰逢作者菌生日,能看到書友慷慨地投出推薦票,當真是最好的禮物!哈哈!謝謝!)
羅興與小孩的對抗堪稱是“令人窒息的攻防”。
羅興剛剛在詩中自比枇杷,而把小孩比喻成略帶土腥味、還沒有專業培育的黃瓜,小孩馬上就給予了還擊
楊梅盧橘尋常有——
楊梅、枇杷這種水果,在其他區域可能算是“稀罕物”,可是這里畢竟是溫暖濕潤的嶺南!
各種香甜可口的水果難道還少嗎?
享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之無盡藏也”,你我他所共適!
這也值得專門提出來講?
還齊民要術呢!難道你家的枇杷不是天生地養的,而是農民伯伯翻看著齊民要術,精心培育出來的?
搞笑!
有那功夫,還不如從齊民要術上研究研究“母豬的產后護理”呢!
哪怕是種黃瓜,一季一收,也比你研究種枇杷產量更高吧?
而且,我也并不認為黃瓜就是什么低賤的食物,炎炎夏日,在田間地頭忙得滿頭大汗,這時候隨手摘取一根黃瓜,清爽著呢!
這就叫“紫李黃瓜分外甜”!
要不然怎么說樂事黃瓜味的薯片一直是經典中的經典呢?(陳成???你還知道樂事?)
當然李子也不錯,我覺得比枇杷好吃,當然這是我本小孩的個人看法,枇杷黨們沒必要上綱上線,把我批判一番。
既然雙方現在都開始玩“比興”,那么大家都是暗有所指,這些瓜果都各有影射——
雖然閣下非常推崇枇杷,認為是上林苑里都要栽培的皇家植物——
可是,我并不認為閣下就是“枇杷”。
同樣的,雖然我很喜歡吃黃瓜,也愛吃李子——
可我也不覺得我就是黃瓜李子。
我還不夠“甜”。
那么,閣下到底可以用什么瓜果類比呢?
在我看來,肯定是“橘子”了!
酸酸甜甜就是你嘛!
你自己寫的也是“盧橘香甜”嘛,不知內情的人還以為你自比的是“橘子”,而不是枇杷呢。
但是,你就是你,是顏色不一樣花火,同樣是橘子,你跟別人也不一樣。
人家叫“橘子”,你只能叫“枳”!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嘛!
這可是晏子的名言!
聽到小孩脫口而出“偏有苦枳二三樹”的時候,觀眾們都忍不住會心一笑,對自我感覺良好的羅興指指點點。
那何為“枳”呢?
話說春秋時期,晏子代表齊國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一個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故意譏諷齊國人偷井蓋,實際上,這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近現代,這都是一種赤裸裸的地域歧視行為,因為沒有誰天生就“打工不可能打開,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生活”。
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
橘子的確酸酸甜甜,可是枳樹結出來的果實就又小又苦,根本不能下咽!
為什么會這樣呢?
水土條件不相同啊。
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難道不是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喜歡偷東西?
難道不是淮北的氣候土壤,根本就種不出酸酸甜甜的水果嗎?(陳成可能你不知道,有一種東西叫溫室,有一種東西叫大棚,還有一種東西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