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并不認可。
平大詩師一首比一首好了,這最后一首“男女”詩,也一定不會讓人失望。
畢竟,平大詩師本來就是為了“男女”之事來跋涉數百里到宜州來的。
“誰先展示?”
“要不同時揭曉吧?”
對陣雙方都按住卷頭,將要揭開——
可是陳成掀了一半的時候,忽然又蓋回去了,道“這首不適合給你們看。”
“為什么?”陳成的虛晃一槍讓眾人措手不及。
你不讓我們看,那我們還怎面評斷這首詩究竟誰最出彩啊?
開玩笑呢!
“因為……”陳成忽然赧然道“我不好意思啊……”
這是敘述我自己的情感新路的詩,怎么好意思在大庭廣眾之下展示,然后還讓你們一起來評點呢……
眾人“……”
雖然我們也沒有看過《甄嬛傳》,但還是莫名地想要說一句”賤人就是矯情”……
但有眼尖的當陳成掀起一角的時候,看到了“偶被路旁杏雨濕”七個字——
雖然不知道陳大詩師此作的全貌究竟如何,但是起碼確定了這首詩既不是“五絕”也是不是“五律”,已經七個字了嘛!
可能依然是一首七律。
那么陳大詩師就是要與平大詩師硬剛到底了!
陳大詩師的“矯情”令平大詩師也忍不住皺眉不就是想要占有后發優勢么?
真正寫得好的話,先發后發又有什么關系?
反正平大詩師是沒有那么計較,直接大大方方地展露給眾人看!
自己的心思已經是嶺南共知,沒有任何遮遮掩掩的必要!
何況一首詩!
面對男女之情,就應該坦坦蕩蕩地說出來,詩經上開篇就說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么!
平鴻軒知道決戰時刻,仙姑之女大概也在哪個地方看著,那這首詩還能一詩二用了!
平大詩師這首男女之詩寫的是
翩翩鳳駕又佳期,清淺秋河雨過時。
烏鵲更銜天女石,蟏蛸仍吐漢宮絲!
雙星豈合相憐愛,一月何曾是別離。
歡宴最難重此夕,桂沉瑤彩不妨遲!
“這詩寫的是……”
“牛郎織女!”
哪怕始安七少,看到“烏鵲搭橋”也立馬反應過來那個歷史上最出名的愛情故事!
早在《詩經》里,就有《大東》詩曰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其中就出現了有關織女、牽牛的記載,一直以來被認為是牛郎織女傳說的萌芽和胚胎。
而到“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已經預示起碼到東漢,牛郎織女的故事就已經成熟了。
南朝的殷蕓、宗懔都寫過牛郎織女的故事,比如殷蕓的版本就說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于河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基本上后世故事里的元素都已經基本具備,也把七月七視為二人鵲橋會之夜。
故事是足夠具有群眾基礎了,但問題是這二人一年才能見一次面,向來是苦情的代表。
平大詩師的是想借詩明志的,選擇這么一個主題,恐怕有些不好吧?兆頭就不吉利吧?(陳成這有什么不吉利的,后世商家還把七夕炒作成中國情人節呢!讓情人們都和這二位一樣一年見一面。明明中國早有情人節“元宵”,樹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好吧!)
且看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