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郡,郡治邯鄲……
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古城,邯鄲肇起于商殷,興于春秋,歷經(jīng)趙國八代王侯而至鼎盛。
秦滅趙之后,邯鄲城雖然失去了王都的美譽,可無論是城池規(guī)模,還是人口商貿(mào),都十分興盛。
在整個大秦帝國也算是屈指可數(shù),富庶繁華之地。
邯鄲城戶籍四萬,人丁近二十萬。手工業(yè)極其興盛,福商巨賈,權貴功勛云集之所在。
車水馬龍的邯鄲城,商販吆喝聲,絡繹不絕。
就在這時,邯鄲城的所有街市,幾乎都有一些身穿差役服飾的兵丁。
只不過,他們身上的衣服,都印著四個大字。
前面印著帝國,后背則是快訊。
他們皆抱著一堆四方四正的白紙,上面印著密密麻麻的小纂字體。
“帝國快訊,掌握大秦帝國第一手快訊。”
“陛下御駕即將抵達邯鄲,五郡大軍直撲邯鄲而來。”
“至尊沖冠一怒為紅顏,邯鄲城將在王者怒火中化作廢墟。”
“二十萬大軍不日抵達邯鄲,所有人皆要為某些蠢貨陪葬。”
“危如累卵的邯鄲城,將何去何從。”
“人神共憤,惡賊掘了陛下恩人之墓。”
“趙人的末日到來了,迎接死亡的召喚吧!”
這樣的一幕,很快就以邯鄲為中心,朝著帝國四面八方蔓延而去。
馳道上的快馬,被穿梭不息的驛丁跑死了一匹又一匹。
帝國快訊徹底驚天爆料,舉世震驚。
原本無人問津,被視作笑談的帝國快訊,瞬間成為了炙手可熱,人人追捧求而不得的天之驕子。
原本免費發(fā)放的帝國快訊,也瞬間水高船長,十枚銅幣也是一張難求,瞬間兜售一空。
以至于二手帝國快訊,也成為了人人爭搶的寶物。
價格更是迅速飆升,被炒到百枚,甚至千枚銅幣難求一張的地步。
整個大秦帝國的富商巨賈,官吏功勛無不將目光投向了趙地。
沒過幾日,販夫走卒,天下百姓也皆有耳聞,對此津津樂道。
每月一刊的帝國快訊,借此東風,也變成了每日一刊,大發(fā)橫財。
不少投機商人看到了其中的不菲利潤,也開始炒賣,派出所有人手,散盡家產(chǎn),務求買到所有能買到的帝國快訊。
各地帝國快訊館,也是每日被圍的水泄不通,再也不用出門免費贈送,都送不掉。
幾乎不用出門,就全部被搶之一空。
可人們的目光并不是想要看這些八卦奇談,毫無營養(yǎng)的內(nèi)容。
漸漸很多人都對帝國快訊的內(nèi)容,失去了興趣。
在他們看來,與其花不菲的價格,去買這些廢紙。
還不如自己多留意,打探邯鄲的訊息。
可很快這些人就發(fā)現(xiàn)自己錯的很離譜,因為他們得到訊息的速度,遠不如帝國快訊。
第三日,帝國快訊頭版再次印上了人們關注的地方,趙地邯鄲。
“二十萬大軍將邯鄲圍個水泄不通,陛下御駕抵達邯鄲城。”
“邯鄲居民瑟瑟發(fā)抖,迎接未知的明天。”
“生與死,血與火,邯鄲人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交出兇手,還是化作煉獄?”
各地帝國快訊幾乎都在這一日將頭版新聞定格在了邯鄲城,雖然名目各不相同,但內(nèi)容卻出奇的一致。
顯然這些內(nèi)容都是預謀已久,不少聰明人得出這一結論,當即感覺心中發(fā)寒。
這帝國快訊背后的主人是誰,天下人誰不知道?
難道始皇帝陛下真的要血洗邯鄲?
而今日的邯鄲城,早已沒了往日的繁華喧囂。
所有人都跪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