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大朝會,皇帝升殿,百官上朝,準備朝議太子。
這次大朝會,在京四品以上官員,全都來到太和殿(皇宮主殿)參加朝議,勛貴中的絕大多數,也全都來了。
昨天暖閣的事,在文官中已經傳開,誰也不會錯過此事。
至于武將勛貴,大朝會本就不能缺席,哪怕沒有聽到風聲,也按例來了。
很快皇帝丟出了立太子一事,百官紛紛開口上奏,還是文官支持永王季昌旬,勛貴支持福王季昌祚。
不過這一次,勛貴集團的聲勢很小,因為葉赫部南侵之戰,勛貴集團的高級將領死了好幾個。
趙國公韓維臣、曹國公李成勛又因為戴罪之身,不敢發言,導致勛貴的聲音更小。
這也是最近一段時間,文官集團接二連三的彈劾,把韓維臣、李成勛嚇壞了,生怕皇帝扛不住壓力,把他們丟給文官治罪。
所以此二人,在立太子一事上,一言不發,想要當個小透明,盼著文官集團忘記他們。
坐在龍椅上的皇帝,看到文官集團的聲勢如此浩大,心中再次發出一聲嘆息。
目光復雜的看了愛子季昌祚一眼,皇帝當即站起身來,高聲道:“
傳諭!”
百官立即跪倒,皇帝鄭重道:“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
說到這里,皇帝又看了季昌祚一眼,這位福王臉上,頓時漏出狂喜的笑容。
皇帝之前的話,明顯就是立太子的前奏,那么此時看著自己,豈不是要立自己為太子。
季昌祚的腦補,沒有人知道,只聽見皇帝繼續開口:“皇長子季昌旬,為宗室之首,天意所屬,即日起,祭告天地、宗廟、社稷,正位東宮。”
皇帝的話一說完,季昌祚這位福王,頓時傻了眼,呆呆的楞在那里。
太和殿的文武百官,頓時高呼:“皇帝圣明。”
永王季昌旬也馬上跪倒,激動的說道:“兒臣遵旨!”
看著滿朝的文武百官,皇帝也很無奈,若是他在年輕一些,身體在好一點,絕不會輕易妥協。
可之前吐了血,昏迷了整整兩天,皇帝明顯感覺,身體大不如前,恐怕沒有多少時間了。
而沒有百官支持的福王季昌祚,就算真接了位,恐怕也坐不穩龍椅。
何況若不按照文官的意愿來立太子,恐怕此事還會扯皮,畢竟之前還出現過,文官集團封還圣旨的事。
隨著儲位已定,很多人傻了眼,尤其是勛貴集團。
可事已至此,誰也無法更改,勛貴集團只能自咽苦果。
立完太子,皇帝打算散朝,這時,陸禾章快步走了出來,高聲道:“起奏陛下,臣彈劾趙國公韓維臣、曹國公李承宗、及其黨羽。
葉赫部南侵之時,此二人行事放浪,輕敵冒進,導致三大營主力損失殆盡,若不嚴懲,朝廷法度何在,陛下威嚴何在!”
陸禾章的話一說完,御史楊漣馬上站出來:“臣附議!”
楊漣是御史之首,他一站出來,其他御史也緊隨其后,百官見此也紛紛出來附議。
永王季昌旬成為太子,文官集團本就聲勢大漲,現在呼啦啦跪倒一片,皇帝也不能不妥協。
再加上剛剛立太子時,韓維臣、李承宗一言不發,已經讓皇帝有了恨意,現在自然不在庇護他們。
看了兩個國公一眼,皇帝心里想到,我兒錯失皇位,全怪你們這群混賬不爭氣,就用你們來安撫太子、文官吧。
此時的兩國公,已經被文官的彈劾嚇破了膽子,第一時間跪倒在玉階前。
等皇帝看向他們的時候,二人眼中馬上漏出期盼的表情,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