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煜的話一說完,賀元盛的心中就是一動,認真的看了對方一眼,意味深長的問道:“首輔有什么建議?”
手中沒人,不是真的缺人,而是缺少能用的文人。
畢竟治理地方也好,掌控朝政也罷,都需要大量的文官。
否則的話,就算憑借兵強馬壯,稱雄一時,也坐不穩(wěn)天下。
“自從永昌元年起,朝廷頻發(fā)大事,已經(jīng)數(shù)年沒有舉辦科舉了!”
輕笑著的回應(yīng)一句,趙文煜便不在說話,并端起茶盞,喝了一口。
“科舉!”
重復了一遍,賀元盛動心了。
因為一次科舉,可以選出很多新人,定然能收些嫡系。
更主要的是,賀元盛若能主持這屆科舉,得到的會更多。
因為每一屆科舉的主考官,都被考生們稱為座師,屆時本科錄取進士,皆會沾上一個賀字標簽,終生無法洗掉。
如此一來,這些人若是不想庸碌一生,自然會像賀元盛靠攏。
可想了一會,賀元盛嘆了口氣,道:“科舉是朝廷政務(wù),政事堂的那位,有足夠的理由,不讓本侯插手!“
誰知趙文煜聽完,神秘的一笑,意味深長的說道:“我朝的科舉,每次都會出些亂子,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若是這一次科舉,出了什么大亂子,引起士林不滿,侯爺就可以順勢收拾殘局……”
語畢,趙文煜又不說話了,賀元盛也高興起來,稱贊了一句:“高明!”
趙文煜的想法,可行性很高,畢竟科舉出了大問題,定會讓學子們憤怒,屆時賀元盛高舉正義的大旗,出來善后,不僅可以收買人心,還可以打擊對手。
何況此策亦是陽謀,不用賀元盛多做什么,只要在關(guān)鍵時刻,來一個推波助瀾。
畢竟浙黨官員非常貪婪,只要舉行科舉,定然會搞鬼。
之后兩個人對視一眼,目光中都有一些深意。
之前的交流,也是趙文煜的一種表態(tài),因為文官出身的他,還成為了首輔,手下自然有一些人。
可趙文煜知道,自己的人,賀元盛不會用,至少不會全用,
這才出了個主意。
這其中,也隱含著,沒有自立門戶,不想做大的意思,讓賀元盛安心。
第二天,趙文煜在朝堂上,公開提及了舉行科舉之事。
這個提議,讓楚忠平措手不及,下意識的認為,這是賀元盛要把手,伸到政務(wù)上面。
可開科舉,不僅是慣例,也是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渠道,任何一個文官,都不能阻止,否則無法再士林中立足。
沒有辦法,楚忠平只能同意,并推薦了幾個官員,作為主考人選。
不過趙文煜挑出些毛病,否決了幾個人,最后一番扯皮,定下了一正三副、四名考官。
下了朝,楚忠平跟陳士駿,立刻聚在了一起。
“不關(guān)注北伐,卻把注意力,放在科舉之上,到底是為了什么?”
趙文煜是賀元盛的人,他的提議,代表著什么,楚忠平怎能不知道。
“是有些不對!”
現(xiàn)在情況,明顯不對,陳士駿也感覺到有些異常。
按照道理來講,賀元盛應(yīng)該把精力,放在北伐上,就算想要插手朝政,也該從戶部入手,畢竟戶部掌管著錢糧,關(guān)系著北伐。
“難道是想從學子之中,選出幾個可用之人。”
思索了半天,楚忠平還沒想明白,賀元盛有什么打算。
“應(yīng)該沒這么簡單!”
陳士駿開口反駁,因為想選幾個可用的人,根本沒必要開科舉,這無疑是小題大做。
頓了頓,好像想到了什么,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