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龍城,是安南國國都,也是安南最大的城池。
由于是國都,哪怕其它的地方非常困苦,這里也比較繁華。
國都的百姓,也能維持溫飽,平靜的活下去。
可這一天,一封緊急奏報,打破了城內(nèi)的平靜。
王宮內(nèi),安南國王胡繼玉,正在詢問一個大臣。
“真是乾朝官軍,侵我沿海,殺我子民。”
“大王,下面的確是這么報的,還送來了人證。”
官員開口回答,語氣非常的憤怒。
“很好,很好!”
胡繼玉咬著牙開口,接著話鋒一轉(zhuǎn):“本王還沒去攻打乾朝,乾朝竟然主動挑釁,真是不知死活。”
“大王,是該教訓(xùn)一下乾朝人,讓其知道我朝的厲害。”
大臣馬上開口附和,語氣中還帶著幾分自傲。
“你給我仔細(xì)調(diào)查一番,在審問一下人證,若事情是真的,本王決不罷休!”
“諾!”
答應(yīng)一聲,官員轉(zhuǎn)身離開。
兩天之后,升龍城內(nèi),大量的軍隊,開始集結(jié),源源不斷的糧草、兵器,也開始往北運(yùn)輸。
緊接著,安南國王的特使,離開升龍城,一路北上。
安南的變故,賀元盛并不知道,現(xiàn)在的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即將開始的殿試之上。
今日是九月二十二,距離殿試舉行,只剩下三天。
不過這三天,卻出了點(diǎn)問題,因為在考題上,賀元盛跟趙文煜,發(fā)生了一些分歧。
為了尋找有真本事的學(xué)子,所以賀元盛決定親自出題,問的也全是,如何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jì)、遇事如何處理之類的問題。
這與以往的考題,大庭相徑,趙文煜覺得不妥,便于賀元盛發(fā)生了分歧。
“侯爺,你出的考題,別具一格,這讓舉子們?nèi)绾巫鞔穑俊?
“正常回答就好了!”
賀元盛淡淡的回應(yīng),臉上也是一副云淡風(fēng)輕的樣子。
“這……”
趙文煜不知該說什么好了,因為賀元盛出的考題,問的比較具體,若是向以往那樣,做一篇言辭華美的文章,明顯說不通。
最主要的是,某些問題,他這個老官員,都不知該如何回答,就別提舉子們了。
“侯爺,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一切應(yīng)以穩(wěn)定為主,這次殿試,還是按照慣例出題吧,免得出了亂子……”
過了半晌,找不到說辭的趙文煜,直接開口勸說。
聽著趙文煜苦口婆心的勸說,賀元盛微微一笑,問道:“閣老在擔(dān)心什么?”
頓了頓,話鋒一轉(zhuǎn):“殿試只是確定排名,就算這屆舉子,答得差強(qiáng)人意,也無所謂,絕不會出什么亂子。”
“唉!”
看到賀元盛異常堅定,趙文煜露出一副無奈之色,不知該如何勸說。
最后殿試的試題,還是按照賀元盛的意思,定下來的,畢竟他才是主考。
三日之后,九月二十五,萬眾矚目的殿試,終于開始了。
殿試,是科舉的最后一關(guān),很受重視,所以朝廷重臣,加上小皇帝,匯聚一堂。
因小皇帝沒有實權(quán),又沒親政,所以這次殿試,還是由賀元盛主持。
跟以前的幾次考試不同,殿試只需要考一天,時間倒是短了很多。
日出之后,六百名上榜舉子,緩緩走進(jìn)朝廷準(zhǔn)備好的地方,準(zhǔn)備作答。
很快,考題出來了,總共有三道大題。
不過這三道考題,卻讓一眾上榜舉子,非常意外。
第一道考題,問的是,成為一個知縣以后,如何發(fā)展經(jīng)濟(jì)、民生……
第二道考題,問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