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在五代十國戰亂時代居然一直沒有入侵中原,這是有原因的。
自公元800年開始,曾經強盛的吐蕃逐漸走向衰敗,吐蕃王室分崩離析,再次回到了各自為戰甚至互相攻伐的部落時代。
松贊干布的偉大理想到底還是湮滅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
吐蕃分裂之后,主要分成了四個支脈。
拉薩王系—朗達嗎之子云丹的后裔占據拉薩,稱為拉薩王系。他的勢力多在拉薩、桑耶、朵康等地。
阿里王系—哦松之孫尼瑪袞退居阿里布讓為王,其三子分別統治孟域——拉達克王系,布讓、象雄——古格王室,總稱為“上部三袞”。古格王室之后拉喇嘛絳曲斡迎請阿底峽大師至西藏。
亞澤王系——尼瑪袞的第十一代孫據亞澤為王,稱亞澤王系。
雅隆覺阿王系——哦松之孫扎西鄒巴有三個兒子巴德、斡德、基德,稱為“下部三德”。斡德的第三個兒子赤穹,據雅隆秦昂達則城,形成雅隆覺阿王系,而次子赤德的后人在青海定居,成為宗喀王(角廝羅)。
正面距離大周最近的,正是雅隆爵阿王系的下德三部,幹德的次子赤德據守青海、甘肅一帶。
郭宗訓要打的正是赤德的武裝勢力。
要是擱著平原,吐蕃各部現在的實力連契丹都比不上,但走運就走運在他地處高原,絕大部分人在高原上行走還湊合,一旦跑起來可就明顯的氣力不足,更別說還要騎馬拿槍去打仗了。
郭宗訓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決定趁著這個大好時機,各個擊破,絕對不能再給吐蕃重新聚合在一起的機會。
李鴻章在研究了一陣子吐蕃現狀之后,向郭宗訓提出了建議。
“陛下,臣建議先滅下三德中的赤德部,占據青海和甘肅的部分地區,這樣往西南可以繼續攻上高原,往東北可以虎視河西走廊,一旦拿下了赤德部,大周朝廷甚至可以直接跟仍然占據拉薩的云丹部談判,那個時候,談判的主動權將掌握在我們的手里。”、
郭宗訓同意了李鴻章的建議,而此前他讓折御勛做的準備也正是如此,主動攻擊盤踞青海的赤德部,震懾整個吐蕃。
赤德部從拉薩轉移到了海拔較低距離中原較近的青海和甘肅地區,正趕上中原大亂,今天你立國,明天他登基,弄得赤德部都有些看不清到底是怎么了。
這原本是個吐蕃部落繼續東進攻擊長安的好機會,但赤德部也是剛從吐蕃內亂中脫離出來,根本沒有力量下高原。
赤德部在青海逐漸站穩腳跟之后,聽說了中原幾國打的如火如荼很是熱鬧,他們認為這是個可以趁機東進的好機會。
吐蕃人之前東進,數次攻到長安城下,甚至在安史之亂時還攻占過長安。
郭宗訓可不想再給吐蕃下高原縱兵劫掠的機會,但也不想被動防守,因此,主動攻上高原拿赤德部練手的計劃就出爐了。
這個計劃的執行者,就是折御勛。
赤德部距離大周的領土最近,自然是存了攻其不備再上演一出攻取長安的好戲,如果能夠逼迫大周跟吐蕃議和,再讓大周每年用物資來換去和平,那對于赤德部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
因此,赤德派出了大量的細作進入西寧以東的漢人居住區,多方打探大周朝目前的情況。
當赤德得知大周正在跟遼國、北漢作戰,而且跟南唐也屢屢有摩擦的時候,他覺得,這不就是當初唐朝的安史之亂重演嗎?
中原地區到處在打仗,這絕對是個出其不意漁翁得利的好機會。
赤德的想法很好,但有一點他沒有意識到,那就是消息的滯后,等他得到這些消息的時候,人家大周已經打敗了遼國,逼迫遼國去帝號改為契丹國,而且連北漢都已經被大周給平定了。
所以,赤德開始調兵遣將,積極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