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二個時辰,老天爺不會偏心多給誰多幾個時辰。
武王因顧嫻牽扯一部分精力,耗費一些時辰,自然他做事情的時間就要少上一些。
在綠營出兵前,武王若是沒有飲酒,沒聽顧嫻閑談,也沒醉倒,他快速作出決定,也許局面會不大一樣。
武王招攬來的幕僚始終無法代替武王下令,也不會得到武王所有麾下的完全信任。
當然武王重生后,因他上輩子被李湛騙得太慘,武王今生對所有人本能存了一絲疑慮。
前世,武王敢于對麾下放權(quán)。
今生他不敢做了。
前世,武王不愿意麾下爭斗,文武不和。
今生,他采取同李湛一樣的策略,文武勛貴互相制約,互相平衡。
哪方想高出對方一頭,武王必然會打壓一二。
而且武王麾下不少人最后選擇對他反戈一擊,雖然武王重新梳理了一番以后會背叛自己的麾下,但也不能一下子都抹除干凈。
他需要用更多的時間去除掉那些前世背叛自己的人,幾年來,武王做得不錯,將那些人除了個七七八八,也不曾引起其余麾下的恐慌,又提前招攬了幾個未來被李湛重用的人才。
甚至武王憑著先見之明,以及遠見卓識,在朝臣漸漸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武王仿佛比隆承帝更優(yōu)秀,更出色,也更適合皇位。
這也是武王能同隆承帝在朝廷上抗衡,偶爾還能占據(jù)一些優(yōu)勢的原因。
一些列的成功,武王覺得自己已經(jīng)擺脫上輩子的噩夢,他對顧嫻又有些興趣,他多享受權(quán)利帶來的享受,有錯嗎?
畢竟,李湛不也是這么做的?
李湛獨掌大權(quán)之后,寵愛明妃等等后妃,驕奢淫逸,做得比武王過分多了。
可除了官員們議論幾句外,李湛也沒因此被趕下皇位。
武王因消息滯后性,他被隆承帝派去的人一句話嚇去了太廟,若武王提前知道火藥的消息,他不去太廟而回到京城,隆承帝還真能為此怪罪懲罰武王?
頂多就是不痛不癢教訓(xùn)武王幾句。
可武王入京摻和進來,隆承帝許多事都不方便做了,甚至連把溫浪塞進天子親軍都未必能做到。
太廟離京也不遠,來回到底需要時間,不在京城,僅憑著紙上傳遞消息,武王未必能作出精準的判斷。
隆承帝有些辦法延緩武王回京的。
隆承帝眸子微沉,說道:“武王去太廟,朕再讓平郡王授意顧嫻去看望武王,起碼確保武王在太廟多盤桓幾日,你需要多久能查出火藥是誰提供給叛徒的?”
“這事您得問魏王殿下,他不是可以征調(diào)錦衣衛(wèi)嗎?守莊子時,錦衣衛(wèi)的表現(xiàn)可對不住諾大的名頭,在審訊偵辦案子,探聽朝臣是否有所勾結(jié)都做不到的話,您不如拿養(yǎng)錦衣衛(wèi)的銀子去享。”
溫暖略帶幾分嘲諷,“錦衣衛(wèi)不會只能打聽大臣內(nèi)宅陰司吧。”
奉命前來覲見的錦衣衛(wèi)指揮使膝行進門,不敢喊冤,更不敢申辯,匍匐在地,腦袋壓得很低。
畢竟,他知道溫大姑娘在莊子上的表現(xiàn),當日他的確同魏王談笑時,說了不少命婦們的陰司,哪位夫人同小妾掐起來了。
哪家小妾意外小產(chǎn),誰家勛貴子弟被未婚妻打上門,將得寵的通房丫頭直接發(fā)賣了事。
想必溫是聽魏王說的。
隆承帝瞪了一眼錦衣衛(wèi)指揮使,面上也有點滾燙,有些消息,也是隆承帝感興趣的,為此樂呵了許久,是隆承帝難得的精神食糧。
畢竟,他在朝堂對一些大臣素手無策,得知大臣內(nèi)宅一些上不得臺面的陰司時,他獲得的安慰快活,無法同外人說。
錦衣衛(wèi)指揮使再傻也不會說皇上喜歡聽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