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盤古開天,三皇定國,五帝開疆。凡國遇大事,男必在祀與戎泯軀祭國,即燹骨成丘,溢血江河,亦不可辱國之土,喪國之疆.....”
趙維淺吟低唱,說著一段本不該從這混蛋口中說出的道理。
應和崖山之悲愴,不由心生豪邁,聲勢漸隆。
“士!披肝瀝膽。”
“將!寄身刀鋒。”
“帥!槊血滿袖。”
“王!利刃輝光。”
說到此處,趙維以鼓槌為劍,斜指敵陣,近乎咆哮。
“吾!”
“不分老幼尊卑,不分先后貴賤!!”
“必同心竭力,傾黃河之水,決東海之波,征胡虜之地,剿倭奴之穴,討欺汝之寇,伐蠻夷之戮,遂蒼海橫流,兒立身無愧,任尸覆邊野,唯....”
“精、魂、可、依!”
眾人從寧王的呢喃低語聽到振聾發聵,只覺耳邊風聲漸退,浪濤驟平,只那一段祭國檄文,響徹耳邊。
眉眼間,從呆滯到潮紅,從哀戚到烈火熊熊。
“哇!”趙昺一聲低嘆,“皇叔好有文采呀!只是怎將倭國一并罵上了?他們還是很友好的嘛!”
他哪知道,他皇叔這是原文照抄,改一個字兒都在他能力范圍之外。
不過,不管怎么說,這段討賊檄文都是極好,不自覺地將之復述出聲:
“自....盤古開天,三皇定國,五帝開疆.....”
甲板上的一眾文武亦喃喃而起:“自.....盤古開天,天皇定國,五帝開疆...凡....國遇大事!!”
漸漸的,被從海里撈上來的陸秀夫、殿前司指揮使蘇劉義,還有越來越多的文臣武將、大宋兵卒,朗聲高喝。
“男!!必在祀與戎!泯軀祭國......”
所有人,所有龍舟之上的宋人,沉步站上船頭,陸秀夫與左右文武挽臂相協,因落海而狼狽的面容卻生出一雙如星晨般明亮的眸子。
......
而背后,千萬民船無不肅穆,目送龍舟直沖而去,耳邊是那段本不屬于這個時代的華夏檄文。
這一刻,哀戚漸落,壯懷滿胸,崖山海灣再無凄厲哀鳴,只余無衣古曲,應和漢魂之志,傾黃河之水,決東海之波。
......
唯精魂可依!!
他們似乎......
似乎有些明白寧王之意,縱使結果并無改變,可不同的是心境。
之前,那是絕望求死;現在,是慷慨赴難。
民船之中,一條破舊漁舟混雜其中,嚴老漢一雙老目瞪著氤氳天空,“老天爺,開眼吧!”
呼.....
似是蒼天聽到了這個老漁民的呼喚,風向無聲一轉,西北風驟然而起,宋軍....順風!
嚴老漢目光一縮,“老天!!開眼了!海娃子,升帆!”
霎時間,漁帆鼓蕩,一葉輕舟突兀地從萬千民船之中飛射而出,向著前方的大宋皇舟追隨而去。
......
華麗大船上老太監細目尖嗓,神情扭曲,和著《無衣》琴瑟與那龍舟上的“精魂可依”,目送官家直沖敵陣。
“哈哈哈哈哈......痛快!!”
滿頭白毛更是在海風之中,亂舞亂瀉。
“真是痛快啊!”
老太監掙扎坐起,癲狂地吩咐左右,“小崽子們,還不揚帆出陣,與官家同往!?哈哈哈哈......”
錚!!
琵琶之音更急,那妖媚妓子的白嫩小腿也更是刺眼。
......
另一艘商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