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的火器技術早就有應用,并不像后世抨擊的那般,發明出火藥之后只用來放鞭炮。
至少在宋朝時期,像是雷火彈、突火槍、火箭、震天雷等等,種類繁多的火藥武器已經應用到了軍事當中。
只不過,由于想象力和技術的局限,使火器的殺傷有限。
再加上,無論中原王朝,還是與之對抗的游牧民族,在甲胄制造上都有相當高的造詣,使得火藥的威能進一步被限制,發展緩慢。
像是趙維手里的雷火彈,扔出去動靜確實不小,但真正的殺傷半徑也就一丈還不到。遇上重甲兵卒,就算砸在懷里也不見得死人。
而馬小乙拿的那把突火槍,一打一片看似唬人,實際上射程就只有可憐的兩丈,戰場上還不如雷火彈有用。
要不然,宋人也不會想到在火器里加瀝青和砒霜,增加了附著燃燒性和后續傷害。
這里要說明一下,宋元戰爭,包括宋金時期描述史實,時常提到的火炮,其實與后世所認知的火炮有著本質的區別。
這個當時的炮,應該叫“炮”。說白了,就是投石車。最多在投擲的彈丸上下點工夫,發射火彈或者火藥彈,與真正意義上的火炮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但是,火器打蒙元兵雖無甚大用,可對上光屁股的印第安人卻要另說。
在幾乎沒有防護的情況下,激射而出的鐵釘、燃燒的瀝青,還有砒霜粉沫附著在皮膚上,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栗。
更何況,單純的印第安人哪見過這玩意?
黑乎乎糞蛋子一樣的東西,扔到身邊就是一聲比打雷還響的轟鳴,隨后天火四射,有若神威。
一百來顆雷火彈散出去,第一輪兒就把印第安人炸蒙了。
瀝青在爆炸中融化燃燒,沾在哪就燒到哪兒。眨眼之間,數百印第安戰士便沐浴在火海之中。
更可怕的是,這種從未出現在認知,連惡夢中都不曾出現的景象,深深地觸及了印第安人對未知的恐懼.。
除了那些被直接炸傷的戰士打滾哀嚎,剩下的人有的四散而逃,有的則是干脆匍匐在地向神明狂拜。
在他們看來,這是只有神明才有的能力。
趙維本以為還要經過一番纏斗,沒想到一輪就砸懵了。
王勝也是無語,根本就沒用他出手,就已經結束了。
不費吹灰之力,便生擒了那個領頭的土人。其他的印第安戰士,除了傷者,則是放任離去。
打掃戰場的時候,王勝更是拿著印第安人的石斧、石矛眼皮直跳,“怎蠻荒至此?”
許是看到面前這個神秘異域人表情中的不屑與嘲弄,被活捉的那個印第安人不顧一切地奮起反駁,怪聲大叫。
可惜語言不通,也不知道他在說什么。
王勝自不理會,看向趙維。
只見寧王殿下看著趟在地上的十幾個傷員直咧嘴,“他娘的,扔出一百多個火藥丸子,就特么傷了十幾個?這玩意也忒弱了點吧?”
王勝不解,火器可不就該如此嗎?
他哪知道,對于火藥這種東西,趙維可是有見識的。
別看他是個混混出身,在后世卻也有一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工作。而且,正是在鞭炮廠里上班。
在他看來,這火藥丸子的威力,還不如后世一顆一寸的煙花彈。
“這些傷的怎么辦?”王勝將趙維從吐槽之中拉了回來。
趙維沉吟了片刻,看向那個印第安俘虜。
用手勢比劃了半天,大概意思是問他,“你們的人會不會回來救走傷兵?”
俘虜看了半天,終于懂了,冷臉搖了搖頭。
在他們部落,沒人會帶著失去戰斗力的累贅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