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之所以被世人熟知,主要因素,可能還是那條連通太平洋與大西洋的的巴拿馬運河。
可實際上,這里即使沒有運河,也應該被世人銘記。
在地理上,北美大陸在此處漸漸縮緊,只留一條百公里寬的狹長陸橋與南美相連。
加之太平洋與加勒比海亦在此處一分為二,向西可深入太平洋,到達澳洲與東亞;向東則是更近的西非大陸和地中海。乃是一處重要的戰略節點。
其實,放棄了肥沃的北美大平原,而選擇這里,是趙維掙扎了好久之后才決定的。
原因是,對于只有十七萬人的殘宋來說,再大、再肥沃的土地也沒有太大的意義,耕地的問題只要夠用就好。
反正那塊地就在那,跑不了的,以后可以隨時去占。
但是,巴拿馬的優勢卻是北美所不具備的,首先這里有人。
從美洲歷史上來看,巴拿馬絕對是一個神奇的所在。
你會發現,它正好處于最開化的印第安族群和最偉大的幾個美洲文明的正中心。
就像趙維所說的,向上一點,便是位于后世墨西哥西部的阿茲臺克帝國,而神秘的瑪雅城邦則占據著墨西哥東部和中美洲的廣袤叢林。
加勒比海盜的誕生地就在東邊,南面的奇布查人和印加文明是印第安人中最富有和最發達的存在。
而還有一個讓趙維堅定地說服相公們來到這里的原因,那就是托爾特克老人說這里幾乎沒有印第安部落。
瑪雅人和奇布查人默契的在此地留出了緩沖帶,只是偶爾有奇布查商人穿過大陸橋,帶著他們的長布到瑪雅城邦,再把橡膠和阿茲臺克陶器帶回南美,交到印加國王手中。
也就是說,這幾乎就是一片無主之地,大宋在此處生根,會省去很多麻煩。
更重要的是,南北美80%的印第安人口就集中在這片區域。
其次,這里有資源。
土豆、玉米皆產于此,天然橡膠也出于這里。
更重要的是,巴拿馬再往南一點,便是黃金和白銀之鄉。
數百年后,白人就是用這里出產的巨量白銀,洗劫了大清帝國。
好吧,承認了,趙維這個土鱉之所以選這里和土豆玉米橡膠一點關系都沒有,他就是奔著金銀來的。
但是趙維不知道,他這個很是小市民的想法卻幫大宋避開了一個“巨坑”,就是北美大平原。
很多人覺得,北美大平原的肥沃土地和豐富資源再適合漢人不過。其實那是后世的固化思維,對于這個時代的古人來說,如果真的在那里落戶,大宋就徹底涼透了。
因為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根本就駕馭不了北美洲的地理環境。
與中原地區大多是東西走向的山川河流不同,北美水系和山脈都是南北走向的。
后世美國東部的阿巴拉鍥亞山脈和西部的落基山脈自北而南排列,夏季不會阻擋來自墨西哥灣的水汽北上,形成了無邊無際的大平原地勢,且土地肥沃適宜耕種。
這種天然優勢是華夏地區無法比擬的,看上去讓人垂涎三尺。
可惜,也正是南北走向的山川河流,缺少東西向的高山阻擋,導致在冬季北美大平原無力阻擋來自北極的寒冷空氣。
一旦冷空氣打贏了暖濕氣流,立刻就是低溫和嚴寒,很容易有重大自然災難。
而且,北美東有太平洋,西有大西洋,南有墨西哥灣,差不多三面臨海,卻缺少像東亞沿海的島鏈屏障。
來自海洋的颶風生成后,不會被島嶼削弱就直接登陸北美,危害極大。
這種隔年,最多幾年就要來一次的大災害,對農耕文明來說是致命的、無解的存在。
即使到了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