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從沒人有敢用“老爺子”這種民間昵稱稱呼他,反倒讓忽必烈生出新奇之感。
好好瞅了瞅趙維,發現這小子至少從長相上沒有傳聞中那么討厭。
五官端正,只是眉眼間不自覺的有著三分痞氣,剩下七分便是野性。
總之,給忽必烈的第一印象不是太壞,頂多算個野性難馴的混小子。
放下書冊,“罷了,站著回話便是。”
趙維一聽,如蒙大赦,先是瞪了阿丹一眼,隨后又給忽必烈上了個長揖,“老爺子,您心腸真好!”
忽必烈:“......”
好吧,又是一個新鮮的體驗。夸他仁德圣明的不少,說他心腸好的,又是第一回。
不過,趙維那種如釋重負的神情全都看在忽必烈眼里,心下好奇,“你就那么不愿意跪朕?”
“這......”趙維搓了搓后脖頸子,“要說實話嗎?”
忽必烈被逗的一樂,“自是要說實話的。”
卻見趙維立馬臉色一板,呆然道:“不愿意。”
忽必烈一怔,沒想到答的這么直接。
“為何啊?”
趙維一臉便秘,“我們漢人只跪天地父母!況且,我跪著,你坐著,這不侮辱人嘛?”
“大膽!”趙維這話一出,阿丹那又是嗷的一嗓子,嚇的趙維一縮脖子。
“我說,你特么有病吧?叫魂兒啊?”
忽必烈卻是一擺手,讓阿丹不要多話,神情也是凝重起來,顯然有些不快。
冷聲對趙維道:“朕是天子,是皇帝,不值得你尊敬嗎?”
趙維一副還沒看出危機的樣子,“尊敬和下跪這是兩回事吧?反正我們以前是不跪的。”
忽必烈語調更冷:
“誰說你們以前不跪?
你們漢人的史書上都說,自漢時起,歲旦朝儀,其制為:三公上殿后,面向皇帝座位,贊禮之太常就高聲唱喝“皇帝為君興“。即:帝起,對三公禮賀示敬謝。三公遂跪伏,后帝坐。
這不是跪禮是什么?”
另外,帝冊授王、公爵職時,王、公拜謝,帝也起立答禮,不也是跪禮?”
怎么到朕這里,就成了侮辱了呢?”
忽必烈本身就是個漢學通,飽讀漢家典籍,所以引經據典根本毫無壓力。
一番喝令,要是換了別人,早就嚇的尿褲子的。
可是趙維......
趙維聽完,眉頭一皺,說出一句,“你你你,你等會哈!”
隨后,抓耳撓腮的思考著什么,嘴上還在嘟囔,“怎么說的來著...怎么說的來著?”
隨后,磕磕絆絆地念出一段:
“那個時候和現在不一樣,古人‘席地而坐’,就是跪坐,又叫正坐。相互叩拜是對等的,‘來而不往非禮也’即由此出。
君王與百官平等,都采用跪坐姿勢上朝議會,并不分高下。除非祭拜天地祖宗,才是單方面的三拜九叩。畢竟,天地和死人是無法還禮的。
到唐明宗時,凳子有了靠背,叫椅子。到趙宋時,又出現帶扶手的交椅,這就是權力的象征。宮廷有龍椅或者叫御座,“正襟危坐”就是指稱皇帝在交椅上的坐姿。
凳子椅子的出現,改變了君王的坐姿,使相互叩拜的禮節出現了不對稱,就有了尊貴和屈辱。
所以,下跪叩首,今之用意與古禮已經完全不相同了。古之喻為平等之尊敬,而今之用意則成了卑微之尊敬。
元帝明知跪禮屈辱,仍然沿用,顯然有違朝和,更不利蒙漢一家之夙愿,乃為陋習!”
趙維在那邊振振有詞,忽必烈瞪圓了眼珠子。
心說,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