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面強攻東瀛的九洲島,也就是第一次攻日的原有路線。
而張弘范則引奇兵二十萬,繞過正面戰場的九州,潛入本洲島東岸,奇襲京都以及鐮倉。
可以說是雙管齊下,夠北條時宗喝一壺的了。
但是問題來了,謝疊山和趙維的職責是在戰場優勢的情況下,入見東瀛上層去勸降的,目的是減少戰爭消耗。
那么,二人的目的地必然就不是遙遠的九洲,而是東瀛本洲島。
也就是說,兩人得跟著張弘范一起走。
那特么還玩個屁?
要知道,文天祥在與趙維的那次見面之中,還透露了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張弘范也知道趙維的真實身份。
畢竟崖山突圍之時,張弘范也在船上,離趙維最近,看清趙維長相并不是什么難事。
這要是等大軍開動,趙維和張弘范兩人一見面:
(張):嗨,好巧啊,這兩年在哪發財?
(趙):大都當臥底呢,將軍別來無恙啊!
那特么不全露餡兒了?
沒辦法,老少二人又是一陣密謀,先不管夾不夾在中間,怎么把張弘范躲過去,才是正事。
.....
————————
八月末,元帝忽必烈正式傳召天下,討伐倭國四島,以揚大元天威。
著令:中書左丞相同知樞密院事伯顏為帥,鎮國大將軍張弘范為副,舉兵六十萬,戰舟五千,橫渡對馬海討逆平世。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另:翰林院直學士謝枋得為使,寧國侯趙維為副使,代天子使夷,宣講國儀。
這是大元傾覆南朝之后,第一次發動如此大規模的戰役,說是傾巢而出也不為過。
所以,忽必烈尤為重視,除了尚在高麗整軍的張弘范之外,特意將伯顏、謝枋得,還有趙維,召至駕前,細細叮囑。
見駕之時,伯顏自是威嚴霸氣,對謝、趙二人不屑一顧,礙于元帝在前,才并無過分表現。
趙維也還是渾人本色,見了忽必烈還是不跪。
對此,忽必烈似乎也習慣了。
再說了,經過趙維那次的胡說,忽必烈也在反思這個跪禮到底能不能要。
這些日子,雖還沒有明旨廢除,但是朝議之時,忽必烈每每都是尋個理由,不讓臣子跪拜,相當于在逐步過度之中。
包括今日入見,伯顏和謝疊山也同樣沒跪。
總之,這伯顏和趙維都是該有的樣子,并無意外。倒是謝疊山,一副欲言又止,仿佛憋著話的架勢。
忽必烈觀察入微,自然看在眼里。
“先生是不是有什么隱晦之言?無需顧忌,這殿上又無外人。”
“這......”謝疊山猶豫了一下,看了眼伯顏,道,“其實....枋得確實有一句,不知當講不當講。”
忽必烈一聽,“先生當然要講來聽聽!朕招先生入見,不就是想聽先生肺腑之言嗎?”
“那好吧!”
謝疊山深吸口氣,先是意外地對著伯顏一拜,“枋得得罪了!”
說的伯顏眉頭一皺,怎地?聽這意思,是沖我來的?
只見疊山先生一禮作罷,回身面朝元帝,“臣以為,攻倭之策有瑕,有一處需再行商榷。”
“哦?”忽必烈挑眉,“哪里?”
“臣的意見是,伯顏宰相不宜統領中軍正面狙攻九洲島,而是由更有經驗的張將軍坐陣四十萬主力,才更為合適!”
此言一出,伯顏一怔,忽必烈也是一怔。
而且,忽必烈看著謝疊山暗自咧嘴,心說,難怪他一副便秘的樣子,原來憋著這么一句話?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