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到出了宮門,伯顏才有計較。該說的話還是要說的,該表的態還是要表的。
遂板起臉色,正要說幾句狠話,卻不想,謝疊山先有了動作。
只見他向伯顏深施一禮,“微臣在此,且先恭喜丞相了。”
“你!!!!”
伯顏猛的瞪圓眼珠子,不可置信的看著謝疊山。你了半天,卻是一名話都沒說出來。
二人就這么僵著,過了半晌,伯顏終是氣勢一弱,苦聲一嘆:
“先生果然不凡,伯顏佩服!此行,還需先生多多幫持,伯顏與殿上之請一并謝過了!”
說完,伯顏竟長揖漢禮及地,向謝疊山上了個大禮。又作出一個請的手勢,意思是,先生先走!
這他娘的簡直就是神反轉。
那到底為什么呢?
其實啊,這就是一個王二麻子想娶李家小娘,兩人郎情妾意且父母皆準,唯獨媒婆和看熱鬧的吃瓜大媽說不行的故事。
忽必烈是想讓更有經驗的張弘范主中軍,但是礙于媒婆和吃瓜大媽,只能作罷。
這個媒婆和吃瓜大媽,自然就是蒙古貴族。
因為自大元立國之始到現在,從來沒有漢將或者異族將領凌駕于蒙古人之上,統領一軍的先例。
涉及到蒙古本族利益,沒人愿意開這個頭。
而單論此次攻倭,伯顏其實從內心來說,他是愿意讓張弘范來主中軍,他出奇兵的。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原因很簡單,坐鎮中軍聽起來好聽,其實就是個特么的費力不討好的苦力。
頂著九洲島的沿海高墻,船上不了岸,炮架不出去,拿人命強攻。
況且,就算戰事順利,攻破倭國的沿海防御,伯顏也落不著什么好處啊!
倭國的大多人口,重要城池,包括可劫掠的財富,那都在京都所在的本洲島上。
九洲島說好聽點那是倭國的門戶,說不好聽點,那特么就是倭國的雁門關。除了死人,毛都沒有。
更重要的是,就算中軍攻下九洲,最后的功勞,有奇兵繞海攻下京都大嗎?
相比之下,哪有奇兵一路舒服?
繞到倭國東海岸,沒有高墻,沒有防御,上岸就是富庶的本島。順利的話,可直達鐮倉和都京城下。
這兩條路讓伯顏去選,你說他會選哪條?你當伯顏傻啊?
可是沒辦法,他還真就得傻一次,因為這事兒不光是他自己的事兒,還是蒙古人的臉面,不能讓漢將壓在頭上。
況且,朝堂上,漢人臣子怕觸碰蒙古人的禁忌而不敢直柬,蒙古臣子更是好處又不落在自己手里,當然慫恿伯顏主攻。
忽必烈又考慮的太多,只能不破這個例。
唯獨謝疊山,初到大都,毫無忌諱,也只有他敢說這種話。
剛剛在殿上,伯顏和忽必烈不過就是就坡下驢,既然謝疊山不怕背這個鍋,那就這么辦了,皆大歡喜唄?
而伯顏那番陰晴不定,則是演出來的。
忽必烈明知他是演,但也不說破,更不生氣,因為不是演給他這個皇帝的,而是演給蒙古貴族的。
“你們看見了哈,我是不情愿的,你們怪就怪謝疊山不開眼。”
出宮的時候,伯顏的矛盾也是如此。
他不知道如何來應對疊山先生,是繼續演下去,裝作氣憤之狀,還是遵從本心,好好謝謝這個老直男。
直到謝疊山意味深長的說出那句,“先恭喜丞相了!”伯顏才明白,這老頭兒是真有本事,什么都知道,自己和皇帝的那點心思都在人家的眼皮底下。
那么繼續演下去就沒有任何意義了,不如大大方方的謝過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