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峻險,地富民驕。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巴蜀自成一方天地,有如方外之世,其樂悠悠。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至理名言,便由此而來。亦得“天府之國”,享譽古今。
然而,知足安逸的的巴蜀兒女卻從未缺席過任何一場民族大義,且每每傾其所有,血染山河。
川人,從不負國!
......
抗日戰爭,三百萬川軍出蜀,一往無前。
滿清入侵,巴蜀兒郎奮起百年,至乾隆年間,清朝才徹底平定四川。
而宋元之戰,川人更是對得起“川不負國”的驕傲靈魂。
張玨說趙維小看了川人,不知道川人為這個國家付出了多少,更不知道川人的骨頭到底有多硬。
這些驕傲到頂破天的話,趙維直到三個月后,抵達劍門關,方知張玨的底氣何在。
趙維等人逃亡的路線是這樣的:
自保定劫匠城之后,便鉆進了保定以西的太行山脈。一路沿著太行主脈,專挑人煙稀少之處行進。
到達后世的山西晉城,再轉入中條山進入秦嶺,翻越秦嶺大山,便是漢中平原。
再往南走,便是蜀道,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劍門關。
這是巴蜀門戶,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趙維此行最為危險的一段路。
因為入蜀必需要過劍門,關中有元軍把守,檢查過往之民。
趙維甚至做好了再戰一場的準備。
可是,入關之后才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巴蜀門戶之中,只有一伍十人把守,關城空空如野。
問過之后才知道,現在幾乎沒人從蜀道出入了。
不是因為還有別的道路出入四川,而是真正的沒人。
守關的元卒一見好幾個商隊扎堆入關,趕上一個月的人流量,連懷疑都不懷疑,眼冒綠光的直接上來要錢。
一個人頭一貫中統鈔,可是不小的一筆橫財呢!
更過分的是,關卒直接問趙維要不要兵器。只要給錢,什么都賣。
軍弩軍刀、盾牌長槍,甚至還有棉甲出售。
趙維都懵了。
要知道,元朝對漢人的管制極嚴。被漢人造反弄怕了,漢戶家中不得藏寸鐵,連菜刀都不允許私有。
這倒好,刀槍隨你挑,跟菜市場一樣。
趙維有點虛,不確定是不是圈套。倒是張玨很是坦然,反正趙維有錢,把商隊里無論男女老幼都武裝到了牙齒。
湊上去問,“這...這是幾個意思啊?”
結果張玨告訴他,“防虎狼。”
趙維:“......”
眾人就這么大搖大擺地進了四川。
趙維本想繼續謹慎行事,分開走,別太顯眼。可是張玨卻說沒那個必要了。
直接在劍門關南,等千多人悉數聚攏之后,一并上路。
而進了四川,趙維才知,為什么元卒見了他們就跟見了財神爺一樣,為什么賣給他們刀槍,為什么張玨說防虎狼,還要所有人一起走。
因為,真的沒人!
從劍門到利州(廣元),再從利州轉道向東到巴州(巴中)。
一路之上,除了府城周圍,遠遠看去孤零零的幾縷炊煙,其它地方百里無人。
官道上半個人影兒都見不著,倒是狼群虎豹隨處可見,有的甚至就出入于荒村廢城之中。
十室九空已經無法形容這種蕭條,趙維心都是涼的。
要知道,巴蜀在蒙元入侵之前,乃是南宋最富庶的一片土地。物產冠絕當世,占了宋廷年收的三分之一。
有民15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