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公們看來,趙維給了阿老瓦丁2000斤黃金,無疑是“千斤買馬骨”的行為。
加上承諾只留這些匠人五年,自然有人愿意利用這五年賺取一筆不小的財富。
其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金錢的威力自然很大,可以撬動匠人們內(nèi)心的堅持。
但趙維這一番作為,真正的殺手锏其實是他給了這些匠人,或者說,給這個時代的科研工作者極大的自由。
沒錯,這是在元朝體系下,忽必烈也給不了他們的東西。
打個比方,阿老瓦丁所學的,相當于后世的機械工程學,而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學著怎么造回回炮。是時事所需,才開始向軍工方向發(fā)展。
而忽必烈需要他的,也正是軍械的改良可制造。
他的榮譽來自回回炮,所以他在元朝也只能造回回炮。
像他說的,想寫書,把自己總結(jié)出來的機括力學知識傳下去,元朝是不會允許的。
也就是說,元朝之所以對他優(yōu)待,只是因為他可以造炮。
再比如,劉德柔。
人家是個道士,癡迷丹術(shù),配個黑火藥只是順帶手,志向比這遠大的多。
可是,黑火藥才是元人需要的,所以他只能當個配黑火藥的工匠。
但是,到了趙維這里,就完全不一樣了。
給你足夠的空間和自主性,想干什么完全由著興趣來。
不是趙維不需要這些實用的東西,而是他比這個時代的人更知道,任何偉大的成就背后,除了利益,興趣才是最好的原動力。
而技術(shù)的發(fā)展,正需要這些有興趣的人來完善基礎(chǔ)科學打下基石。
致知院不是一個工坊,而是一個研究院。
用金錢榨干他們已經(jīng)成熟的技術(shù),再用興趣來牽引這些當世頂尖人才完成更大的成就。
而且,成果馬上顯現(xiàn)了出來,給了趙維一個大大的驚喜。
事情是這樣的。
致知院成立之后,絕大多數(shù)的院內(nèi)匠人在短短幾天的時間里就確定了十幾個新項目。
再加上趙友欽、黃道婆、鄧牧等親宋科學家的加入,趙維的這個科學院立時就紅火起來。
當然也不排除少數(shù)的被擼來的人不太配合,至今還不愿為趙維效力。
這其中,就有一個北地漢人小老頭兒,極不配合。
可是,趙維現(xiàn)在沒時間管這些人。因為釣魚城現(xiàn)在首要之務便是耕種,要立刻推廣土豆種植,一刻都耽誤不得。
而了解如何播種土豆的人本就不多,趙維都要親自下地,教農(nóng)戶怎么切芽,怎么播種。
開始趙維還沒在意,可是時間長了,他發(fā)現(xiàn)每每他下地教導農(nóng)戶之時,都有一個穿著文人長袍的小老頭兒在遠遠地看著。
一次兩次還好,天天如此,卻是讓趙維很是疑惑。
有一天,實在忍不住,中途過去一問,結(jié)果老頭兒第一句話就把趙維驚著了!
“你這么種不行,糟踐東西。”
“......”趙維愣了半天,問道,“那,那應該怎么種?”
老頭兒背著手,遠遠又瞅了一眼農(nóng)戶那邊的播種過程,卻是不說話,要走。
“回來回來!”
趙維急了,兩輩子最煩的就是把話說一半兒。
“你這老頭兒好是惱人,婆婆媽媽卻是把話說清楚!”
老頭兒定住,回頭一笑,“讓我說清楚也行,你先告訴老夫,這是個啥玩意,哪來的?”
“這......”趙維卻是不能說的。
土豆的詳細情況,還有產(chǎn)量,都是釣魚城的最高機密,除了幾位主事的相公,還有將領(lǐng),沒人知道為什么要種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