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張玨、文天祥等人對此還是頗有微詞的。
因為所謂帶刀司所行之責,原本就有城衛軍隊兼任,顯然多此一舉。
而且,釣魚城本就不大,政務諸事皆由帥府代理,多弄出這么一個衙門口兒,根本沒這個必要。而且太過張揚,有損民合。
但是,趙孟禧只用了三天,就讓張玨他們見識了什么叫術業有專攻。
論潛伏、牒藏之事,趙孟禧那真的是祖宗輩兒的。
只用三天,就被帶刀司逮到了一條暗線。而且順藤摸瓜,馬上打掉了元人在釣魚城的布置。
趙維出城前往重慶的消息,就是這條暗線透漏給突烈忽兒的。
然后,立威于眾之前的趙孟禧,這才把自己全套的計劃展現在張玨等人面前。
他們這才知道,為什么趙維會極力促成錦衣衛的建立。
因為,帶刀司只是冰山一角,是錦衣衛擺在明面上的幌子。
錦衣衛的真正構成,其實是分兩晝夜兩衛。
晝衛,日前只有帶刀司一衛,也就是負責明面上的城衛和諜匪甄別。
而夜衛,才是錦衣衛的精華所在。
不得不說,趙孟禧仿佛天生就是干這個的料。
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套完整的諜報計劃。
只要給他時間,趙孟禧的情報網不但能覆蓋巴蜀幾大重鎮:重慶、成都、瀘州等地。
而且,連大都等蜀外之地,也有布置。
用趙孟禧的話說,第一批人已經派出去了。
這無疑驚到了張玨和文天祥等人,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趙孟禧是怎么做到的,城中甚至沒有任何察覺。
可趙孟禧卻說,那是一群在黑暗中守望光明的勇士,不會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好吧,這句是跟趙維學的。
就在趙孟禧的錦衣衛逐漸成形的同時,血頭這個印第安壯漢也終于得到了一名字。
這是在大都之時,趙維親口答應他的。
只不過,這個名字不是給血頭一個人的,而是給所有戰死的,還有活著的印第安戰士——血頭軍。
是的,趙維覺得,對于一個戰士最大的榮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支軍隊。
他甚至還為血頭軍親自設計了軍旗。
很簡單的構成,一面血紅色的方旗上,只有一道筆直的刀痕。
那是用印第安骨刀劃出來的痕跡。所有印第安戰士都認得。
當然了,血頭軍聽上去并不好聽,連血頭自己都不喜歡。
因為他本來就不喜歡自己的名字。
可是,趙維告訴他,再哪一天大戰再起,你就就會明白,“血頭軍”三字到底有什么意義了。
到時,被血頭軍割下頭皮的元軍不知道會是什么心情,而傷口就像軍旗上那道筆直的刀痕。
與血頭軍同時被授予軍旗的,還有自美洲歸來的一千五百禁軍。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這次不是趙維起的名字,而是疊山先生。
先生說,萬里而歸,只為再看一眼家鄉,就叫“望鄉營”吧!
最后,就是張玨舊部,還有這些日子慕名而來的巴蜀兒郎了。
趙維想都沒有,起了一個最簡單粗暴的名字——川軍!
“川軍不負國”,亦成了這支忠義之師的口號。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進入盛夏,蜀地讓人惱火的酷熱折磨著每一個身在其中的生命。
可無論是趙維,還是別人,都希望這個夏天過得再慢些...再慢些。
因為,只要夏天一過,平靜了數月的釣魚城將迎來真正的考驗——元軍圍城。
在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