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文天祥、陸秀夫是文人的氣節,張世杰、張玨是武人的脊梁。
那么,身處凌霄城的巴蜀軍民,便是普通宋人的骨氣所現。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凌霄城被破是數年之后的事。
那時,距離恭帝降元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二年,距離崖山海難也有九年。
城中無一人降元,全部殉難。
可是,趙維入蜀,既改變了釣魚城的命運,也改變了凌霄城的命運。
阿難答是不會允許有兩座山城并立巴蜀的。
此時帥府之中,一眾大宋老少臣子盡聚于此。
“二十萬大軍......”趙維眉頭緊鎖,“阿難答勢在必得。”
抬頭看向張玨,“凌霄城守得住嗎?”
只見張玨無比凝重地搖了搖頭,“凌霄城城池很少,城中有萬余軍民已是極限,怎么對抗二十萬元軍?想守住,必然艱難。”
王應麟則道:“那就只能祈禱元人攻不下凌霄城了?”
“呵。”曹琦搖頭,“老相公想的簡單了。”
解釋道:“凌霄城不似釣魚城,城中有良田,城外灘涂也在河洲之上,元軍想過來,需付出代價。”
“那就是一座建在四面絕壁上的城池,內無寸田,所有糧產皆要由城外的平地產出。元軍要是早來一月半月,趕在秋收之前圍城,那根本不用攻打,只斷糧一件,便可要了凌霄城內所有人的命。”
謝疊山聞擺,臉色更是難看。
“可是....不能見死不救吧?”
“......”
“......”
無論張玨,還是一眾將校,皆是沉默不語。
不是不想救,實在是有心無力。
別看釣魚城一片紅火,但是也只能勉強自保而已。
趙維雖然帶來了扶桑糧種,帶來了新式火藥,可是別忘了,釣魚城當下只有五千多正規守軍。
不是養不起,也不是無兒郎當兵,而是沒有那么多軍械裝備。
只憑這五千多兵,放在以前,連釣魚城都守不住。現在有新式火器,也只能說勉強。
哪有能力馳援凌霄城?
此時,趙維心中也是難受,陷入兩難之境。
救?怎么救?
不救?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喃喃自語:“總是要想些辦法的。”
問向趙孟禧,“元軍確切攻城是在何時?”
趙孟禧細沉吟片刻,“秋稻要九月末到十月之間成熟,如果阿難答勢在必得的話,必斷凌霄城糧產,應該不會超過九月初。”
趙維皺眉,現在是八月初,只有一個月的光景。
想了半天,“凌霄城撤回來!趁著元軍還沒圍死,舉城遷到釣魚城。”
張玨聞言,眼前一亮,可是想了想,卻還是搖頭。
“不行,一萬多人目標太大。若出城之后被元軍發現,那就進退兩難了。況且...況且易老將軍是不會撤出來的。”
張玨說的,是凌霄城主帥易世英。
自有凌霄城,易世英便鎮守于此,已經三十余年。
可以說,凌霄城就是他的命。讓他撤出來,卻是比登天還難。
既然撤城不可能,趙維又道:“那大伙兒看這樣如何?”
“再過幾天,咱們的土豆便可收獲,到時城中糧草充足,咱們可以趕在元軍圍城之前,送一批糧食和火器過去。既解決了吃糧的問題,又可為守城增加一些助力。”
“而且,全城撤不出來,可以把老幼婦孺先撤下來。”
眾人一聽,這倒是個辦法。
張玨他們對凌霄城還是很了解的,某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