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個單筒望遠鏡按上架子固定住,就是顯微鏡。
......
————————
其實,趙維哪怕有那么一點點的光學基礎,他就會知道,不但趙友欽的望遠鏡沒有做錯,而且顯微鏡的原理其實也沒那么復雜。
后世日常所用的望遠鏡,確實是一塊凸透鏡和一塊凹透鏡的組合。原理就是物體的影像通過凸透鏡的聚焦,之后再由凹透鏡散射進人眼。
這種望遠鏡的學名叫伽利略望遠鏡。
而趙友欽這種兩塊凸透鏡的組合,也可以起到望遠鏡的目的,原理只在于兩塊凸透鏡的距離變長了,光線在經過第一塊凸透鏡聚集之后,在鏡筒內對經過焦點,再散射向第二塊凸透鏡。
因為上下光線的顛倒,所以入人眼之后,看到的影像是反著的。
這種叫開普勒望遠鏡,大航海時代的單筒望遠鏡正是這種。
那么問題來了,趙友欽的方向沒有錯,可為什么沒有得到開普勒望遠鏡呢?
呵呵,因為老趙同志把兩塊鏡片裝反了。
但凡趙維或者趙友欽沒被大小頭的單筒給禁錮了思維,天然地認為就該從小頭往大頭看。
但凡摸過它的人手欠點,調皮地從大頭兒往小頭兒看。
但凡趙維多上幾天初中,也不會讓老趙同志為了磨出一片凹透鏡,差點謝頂。
但也正因為趙友欽把折射率不相同的兩塊凸透鏡裝反了,也就得到了雙凸鏡的另外一種組合——顯微鏡!
有些事兒就是這么奇妙,有有心栽花的求不得之苦,也有無心插柳的成蔭之福。
趙維要望遠鏡打仗,結果弄出個顯微鏡。
更別說,前一秒還在跟老約翰信誓旦旦地說什么,“顯微鏡?不可能!”
可下一秒,趙友欽就抱著顯微鏡進門了。
你說這是巧合?
不是,趙維覺得,這是老天開眼了。
千萬別小看這么一個看似沒有望遠鏡實用,在這個時代也沒有大應用的東西。
它被譽為科技發展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可不是沒有道理的。
它幾乎可以應用到所有領域,也幾乎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工具。
有了它,老約翰可以真正的開始研究血型,進而實現輸血。
有了它,王勝可以看到微生物。即使看不到細菌,也能從根本上了解為什么手術要消毒。
有了它,黃道婆可以直接觀察陸地棉的細微結構,改進紡織技術。
有了它,甚至能看到水里有多少寄生蟲,牙縫里有多精彩,臉上有多少螨蟲,進而改變這個時代的飲水和衛生的習慣。
有了它,劉德柔這些化學人才,甚至是鐵匠,可以直接看到物質的微觀結構。起碼能知道鯊魚骨到底有什么用,更能從鋼鐵的結構排列中看出好鋼為什么好。
趙維來到大宋這幾年,悟出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
古人從來不缺智慧和創意,他們缺的是了解世界的途經和更廣闊的視野。
而望遠鏡和顯微鏡,一個,可以讓人抬起頭來仰望星空,在認識宇宙的同時,也自醒渺小。
另一個,則是可以讓人低頭入微,探索這個世界的本質,生命的起源。
而現在,顯微鏡有了!
只是有點遺憾,你就不能大頭兒朝上地看一眼唄?
......
。
今天好累下午一直沒寫,發的晚了,抱歉。
宋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