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權那點小心思全看在眼里。
話鋒一轉,“巴蜀局勢已定,治下六城。分別是,釣魚為軍政之首,居中而立。凌霄、神臂二城扼守重慶、成都之間,切斷二城往來。青居、牛頭、禮義三城為后方,屯田養民積蓄力量。”
“如今,六城之地有民七十萬、且不斷有巴蜀,甚至川外宋民涌入,不日便可過百萬!”
“軍十萬,皆為久隨戰陣之老卒勇士,無懼蒙元之軍。”
“另外,重慶雖未染指,但卻已入重圍。待時機成熟,隨時可取之。”
“巴蜀形勢一片大好,我天宋復國可期!!”
!!!!
嗡的一聲,文武群臣皆是議論開來。這樣的局面,他們是萬萬沒想到的。
寧王歸宋,成果卓著啊!
眾人議論,“原來只當寧王立足巴蜀,也只不過奪得一兩座山城罷了,定是寸步難行。可沒想到,已經六城歸宋了?”
......
“這哪是簡簡單單的六城?這是有講究的,這六城連城一片,已然不是孤城,大有可為啊!”
......
“是啊,合圍重慶,隨時取之。只要重慶一到手,那元再想拿回,卻是比登天還難。”
......
“也不是吧?之前巴蜀山城不就被元軍一一攻克了嗎!?”
......
“不一樣!原本是巴蜀無援,山城缺糧。所以元軍圍城斷糧就可慢慢攻克!可是現有扶桑土豆、玉米紅薯等物為濟,元人再想圍而不攻卻是沒有任何效果啊。”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
“那這么說...自巴蜀反攻,前景可期?”
......
眾人議論,那邊陳宜中聽在耳中,心說,一群棒槌!!
這哪是前景可期?這是前景一片光明啊!要真像寧王說的,那復宋大業真的會從巴蜀邁出第一步了!
陳宜中有點改變主意了,他也想回去了。
主要是,回去沒啥危險,還身處大潮之中,波瀾壯闊,這便宜憑什么不占?
不像在扶桑,你干的再起勁兒,也就是種地造船,和土人打交道。
就是個后勤,能有什么出息?
好吧,陳與權有點動心,看著文天祥、謝疊山那老幾位,眼神兒都不一樣了。
這可都是奠基之臣啊!功勞最大,誰也比不了了。
可是,放眼從前,這幾個人是什么?什么都不是!
趙與芮就是個閑王,還是降的元的閑王。
謝疊山更是連入中樞的資格都沒有,只是一個教書先生。
至于文天祥,雖然名氣不小,可是在仕途之上,也不是什么實權高位的人物。
陳宜中瞧不起陸秀夫,那是因為陸秀夫資歷不夠。
陳宜中身居宰相的時候,陸君實還只是一個參議官,后來當了司農丞。在陳宜中看來,也就是個后輩小弟。
可是現在,陸君實爬到了他上面,這讓陳老爺很是不爽。
當然,也僅僅是不爽,分寸陳老爺還是有的。國之危難,有不滿也只能裝在心里。
至于文天祥,還不如陸君實呢,就是弟弟中的弟弟!
可是,你看現在,往那一站,陸君實都要矮他半頭。
憑什么?
憑的就是巴蜀開創前景的功績啊!
所以,陳老爺也想回去。
他知道,他可能永遠也沒機會超越文天祥了。呆在扶桑,可能連越超陸秀夫都沒機會。
畢竟,這些年,陳老爺可以說是蹉跎而過,未立寸功。
元人打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