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濟院選址還是很有講究的,位于新崖山中央大道與昌隆巷的交匯處。
夾在炮造監(jiān)工坊和市舶司衙門中間,對面就是新崖山最大的商業(yè)區(qū)昌隆巷。
無論是崖山城民到昌隆巷采買,還是外來的印第安船支入市舶司辦理出入海港的業(yè)務,都要經過養(yǎng)濟院正門。
此時,數(shù)百工匠正在工地上忙前忙后。外面的圍墻只起了齊腰的一層,里面一棟舊樓正在改造,幾排新房也已經快要上梁了。
過往的印第安人和宋人都是目光怪異,時不時往院子里看。
宋人是沒想到,來了扶桑五年了,怎么突然建起了養(yǎng)濟院?
而印第安人,他們對什么是“養(yǎng)濟院”這根本就沒概念。
你就算給他們解釋,這是收養(yǎng)孤兒、照顧幼童的地方,他們也不理解這是什么神仙操作。說多了,他們甚至會認為宋人在騙人。
哪有那種好事?
酋長、大祭祀幫你們養(yǎng)孩子?連死人的孩子都養(yǎng),還不計回報?
好吧,在他們的理解中,大宋的皇帝、官府就是酋長和大祭司,這座諾大的新崖山城都是酋長的私人財產。
就像他們印第安部落之中,一個部落所有牲畜、戰(zhàn)士、奴隸和土地,都是酋長家族的財產一樣。
什么養(yǎng)濟院...不明白。
至于濟醫(yī)堂、濟老院、官學,這些就更別提了。
養(yǎng)孩子可能還說得過去,長大了可以為酋長戰(zhàn)斗、勞動。
可是,養(yǎng)老人......
瘋了吧?
老人如果有子女也要看子女愿意不愿意養(yǎng)著他們,沒有子女或者子女不愿意負擔這個累贅的情況下,失去能力的老人只配等死,哪有白養(yǎng)著的道理?
他們覺得,大宋的酋長一定是二傻子。
至于官學,那不就是培養(yǎng)祭司的地方嗎?
哪有祭司會教會一個外人祭司的巫術秘密?他自己不要飯碗的嗎?騙人的,都是騙人的!
他們這些親近大宋或者愿意與大宋進行貿易往來的印第安人,絕不是仰慕大宋的文化,更不可能覺得大宋就比瑪雅、比奇布查的王國璀璨。
他們不懂什么是文化,所以那些理學也好,養(yǎng)濟院也罷,跟他們都沒有一點關系,也聽不懂。
甚至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認為那是大宋的祭司和巫師編故事騙人的。
他們之所以愿意來新崖山,愿意奔波于大宋和各個印第安部落之間,完全是因為一個最簡單粗暴的理由——利益!!
比起宋人的文化,他們更看重直觀的利益和那些珍貴的宋人物貨。
他們更像是一群異國打工者,文化不文化的都是虛的,只要能掙到錢,吃的好,穿的好,住的好,那就是什么都好。
理學不理學的,他們也和仇視宋人的那些印第安人一樣,讓它見鬼去吧!好不好和我也沒關系?
我只要無視它,然后踏踏實實地賺我的錢。等賺夠了錢,回到自己的部落和城邦,就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了。
即使子女到時不愿意贍養(yǎng)他們,他們靠著在大宋掙到的錢,也不至于過的太凄慘。
是的,這些印第安人盡管看到了宋人的繁華,也幾乎沒有想在新崖山定居下來的。
因為,他們不喜歡宋人,也深知宋人不喜歡他們,或者...瞧不起他們。
在宋人眼里,他們印第安人就是夷狄,甚至夷狄都不如的野人。
他們覺得,他們才是萬邦之主,覺得他們才是人上人,所以他們瞧不起印第安人。
這種瞧不起,還不是外在的,不是肢體上的沖突和語言上的排斥。
事實上,宋人都很有禮貌,很儒雅,說話慢條思理,神態(tài)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