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心懷忐忑,瘋了一樣往城外趕。
身后跟著一眾官員和相公,當然,還包括徐良,還有亦思馬因,這些已經和女色說拜拜的工匠。
而這一路上,趙維那個心情就別提了。
說實話,他是懵的。
一個勁兒告訴自己,別太當真,否則容易失望。
也不怪他患得患失,實在是...是王五郎報上去的那幾項專利,太不像真的了。
“熱囊升空技術?”
“難道是熱氣球?發展到哪一步了?是大號的孔明燈?還是解決了材料問題、燃料問題,以及結構問題?能不能載人?能飛多高?”
無數個念頭在趙維心中升起。
熱氣球這東西,趙維當然也想過。而且在宋朝就有原理,孔明燈就是。
但是,把一個用紙糊的只有一丁點大的東西,變成可以載人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東西,其中的難度不低。
這個王五郎敢把它申請專利,那應該是有些突破的吧?
當然,是不是抄的,趙維已經不關心了。
這東西要是真能造出來,真能把人帶上天,那就是鯨魚。
至于后面的那些,什么脂水煉清火油、什么硫化橡膠...他都不敢想,肯定不可能!
一個種椰子的老農,要是能把這些尖端的技術搞出來,那亦思馬因他們就趕緊回家哄孩子算了。
丟人!
脂水是什么?就是石油,后世號稱工業血液的重要原料。
在北宋時期,便由沈括率先設想了其用途,并預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為之。
趙維都不敢想,那滾刀肉不會真的把汽油、柴油煉出來了吧?不可能啊?
要是真煉出來,那可就抄上了,因為中美洲油也多啊!
北邊的墨西哥灣,東南邊的委內瑞拉,那可都是后世的產油重地,一點都不弱于中東。
而且,開采難度幾乎等于零,有個桶就能采油。
委內瑞拉有石油湖,不用鉆探,油就在地表。
之前沒提,那是因為沒什么用處,反正煉油技術太遙遠。
越想越心癢癢,“他不會真煉油了吧?”
至于橡膠硫化,那更是一個劃時代的技術。
很多人不知道,美洲出產橡膠,但這是原始乳膠,也就是“生膠”。
這種從樹木中得到的樹膠中原也有,只不過產量和品質沒有美洲的好罷了。
到了巴拿馬之后,橡膠供應大大提升,但是距離后世那般的橡膠產品應用,還有十萬八千里呢!
生膠的價值其實不大,粘稠、不易定型,而且面對冷熱環境的性能也是極差。
冷一點,就變脆變硬。熱一點,就變粘,甚至融化。
像后世應用的那些密封材料、輪胎、絕緣材料,包括防水防護的產品,幾乎無法用“生膠”來生產。
只有經過特殊加工之后的熟膠,才能實現結構穩定、耐冷耐熱、不易發粘的優良特性。
趙維也想過改良橡膠產品,可是,一來,他是真的一點都不懂;二來,這屬于化學領域,大宋的那些道士勉強懂一點化學,但完全不成體系。別說改良橡膠了,先把基礎打好再說吧!
他有點不敢相信,這個王五郎不會是穿越的吧?
不會吧?要不一個椰農哪來的這本事,把橡膠也搞定了?
當然,王五郎的專利后面還有一大串兒,但趙維已經不在意了。
多半是充數的,畢竟那貨干得出來這兒事兒。
就像那個“可燃氣制備”,這個一看就是抄的。
這個趙維熟啊!只要從四川出來的,都不陌生。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