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步,才蹦出一句,“各位要是真的愿意學,愿意總結新經驗的話......”
說到這兒,又頓了,氣的大伙想罵娘。
直到眾人忍無可忍,趙維才繼續,“那也算是各學各政的開山祖師了吧?”
“嘖嘖嘖。”趙維砸吧著嘴,“名傳萬世,還福澤子孫呢啊!我都動心了,要不...我也來一個?”
大伙兒一聽,眼珠子狂瞪,似乎...聽懂了。
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新的戶籍之學也好,工科管理也罷,又或新兵學、新這新那,誰是第一人?在場的都會是第一人!
史書留名,某某于大爭之世,大變之機,創某某管理治世之總結。
然后就是,新的經驗誰最受益?廢話,當然是誰跟我一個姓,誰先受益。
對嘛!!
趙維看著相公們眼神變幻,就知道又忽悠瘸一波兒。
當然,也不算忽悠,這是必然。
必然會是這個結果。
其實,他不說這些,這些人也能隨著他的心意做出改變。
因為他們是忠臣,不光忠于大宋,忠于信仰,更忠于這個時代。
士大夫的榮光在他們心中很重要,但也沒那么重要,或者說,沒有家國重要。
但是,只靠忠誠得來的變革,那不長久。
利益!
讓人放棄一項利益的同時,再抓住另一項利益,做到利益交換,那才是能持續下去的根本。
這筆交易并不齷齪,只能說是順水推舟。
因為大宋要做出改變的,不僅是百姓和工匠技術的提升,那只是硬件。而朝堂和相公們的配合與跟隨,則是軟件。
就好像,再好的電腦配置,沒有系統,也運行不起來。
就是這個道理。
即將興起的技術革命再蓬勃,再氣勢洶洶,可依托老舊的政治手段也無法充分發揮效用,更別說戰勝強敵了。
所以,如果王五朗是在開啟民智,那趙維此刻就是在開啟國智。
把一儒便可治天下的時代拋在身后,開啟一個精分細化的時代。
到時候,還有什么文武之爭?
一個管理學就能細分出無數個分支,每行每業、每個部門的管理藝術都不一樣,一個人別說全通,就是精于一門也是極難的,你還有心思這個學那個派的拉邦結伙?
不說別人,就陳宜中管的那個銀行,將來的事兒有多少,趙維都替他發愁。
你看陳老爺還有沒有工夫講什么理學大道?只銀行系統里的學問,就夠他琢磨到死了。
同樣的,別的部門也是一個道理。
技術的發展,必然結果就是,需要的人力越來越偏向專業化,越來越有傾向性。戶部的人調到兵部,再挪到工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當然,現在的技術還只是剛剛起步,還達不到趙維所說的那么高要求。
但是,未雨綢繆也好,高屋建瓴也罷,做好準備吧,誰也說不準會不會再出幾個王五朗。
繼續閱讀!
真要再出來幾個,那...那個時代就不遠了。
到時,只有上下一心,專于一崗,大宋才能爆發出無窮的力量。
那么,哪怕忽必烈打過來了也不怕,因為大宋已經在蛻變了。
這種蛻變是從內到外的蛻變,是這個時代無法理解的蛻變,是超越維度的蛻變,別人無法匹敵。
只有完成了這個蛻變,那么,不管幾年之后,大宋的實力積蓄如何,趙維都有一戰的勇氣。
這些話,趙維沒有背著誰說,連同身后跟隨的幾個奇布查代表也沒避諱。
沒必要,因為太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