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興八年六月,十五日朗夜,月大如盤。
距離瑪雅城邦——科巴只有三百里的山林谷地之中,燈火通明。
大宋殿前司五萬精銳已經秘密潛入此地,并安營扎寨,只待殿帥一聲令下,向科巴城進軍。
此時,距離寧王夸下海口的一月之期,尚有一十九天。
......
月色與火把的掩映之下,數萬將士矚目著谷底臨時開辟的一片空地。那里,十六架巨大的熱氣飛舟,已經熱囊鼓脹整裝待發了。
江鉦一身戎裝,面容肅穆,就站在十六架飛舟之前,叮囑著出征之人。
“此地距離科巴城300里,侯爺耗費在路上的時間就要6個時辰,卻是要多加小心!”
大宋第三代的熱氣球,雖然換裝了成熟的螺旋槳技術,可是航速卻依舊無法與后世相比。
全速情況下,也只能達到一個時辰百里的極限。用后世的單位計算,也就是每小時25公里。
要說不擔心,那是假的。
“這一趟只為探路,不求傷敵,諸公千萬莫要事事盡求完美!”
對面準備登舟的王五朗、趙友欽、劉德柔和鄧牧等人重重點頭。
“殿帥放心,殺敵非我等所長,親自走這一趟,也就是為了探路。”
江鉦聞之點頭,甚是欣慰,“如此甚好。飛舟出戰乃大宋首次,其中諸多疑難尚需印證,否則也不敢讓諸公犯險。”
讓這些人先上,也是沒辦法。
熱氣球的技術雖然已經趨于完善,可是在實際應用之中,會產生哪些難題,卻是誰也不知道的。
所以,這趟才會是一眾大工匠幾乎傾巢而出,隨隊殺去。
這其中,王五郎自然是主導,熱氣球在天上出現任何問題,他這個發明者要第一時間知曉并解決。
而趙友欽、鄧牧,則是一個親自負責了望,一個用六分儀來定位測距,確保熱氣球能夠準確的找到科巴城,也能安全返航。
至于劉德柔,他是火藥專家,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人物之一。
畢竟高空投彈大宋也沒玩過,現在能想到的難題只有一個,就是投彈之后爆炸的時間不好掌握。
現在可沒有后世那么先進的航空炸彈,可以想在哪個高度炸就在哪個高度炸。扔出去的雷火彈還要靠明火引燃,用引信的長度來控制爆炸時間。
簡單來說,就是引信短了,炸彈沒落地在天上就爆了,失去了殺傷力。而引信太長,砸在地面沒爆,也是問題。
劉德柔的作用就是,根據科巴城的實際情況,來測定投彈高度和引信長度,確保投下去的每一顆炸彈都發揮最大的威力。
而后方的數萬士卒,在未來五天的時間里,將充當十六架飛舟的大后方,隨時調整戰略,為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大轟炸做好后勤保障。
說白了。
這一次用空軍為主攻戰力的大方向雖然是定下來了,可是,這種戰法誰也沒用過,摸著石頭過河。
誰也不知道臨場會出現什么狀況,商議之后,干脆這些人都去,臨場解決。
倒是苦了徐良,火炮之父徹底成了小媳婦,不受待見了,此時正窩在后面堵得慌呢。
.....
此時,江鉦該叮囑的都叮囑了,也不廢話,大手一揮,“出發!!”
登時,十六架飛舟的火油噴燈火舌暴起,沒一會兒,隨著第一架飛舟緩緩升空,十六個梭型巨蛋,有如夜魅一般,悄無聲息的向科巴城飛去。
這其中,除了排頭的旗艦之中,承載數位重要人物,沒有裝載大量彈藥之外,其余十五架飛舟中,都是四位船員,加400斤載重的配置。
四位船員,分別是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