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出事兒之后,銷聲匿跡。現在好了,一下都跳出來了。
且不說這幾位在朝中還有沒有地位,單是這些人的名聲加在一塊兒,就夠撼天動地的了。
陸秀夫、陳宜中、王應鱗、謝疊山、文天祥、蘇劉義、趙與芮....
大宋朝最有分量的大名臣齊聚一堂,一下子顯的是...
顯的舊黨有點不夠看了呢!
好吧,這幾位是夠份量不假,可都沒有實權。而且,人數上也比不得舊黨千千萬萬的朝官。
實力對比來說,還是弱了一點。
可也是把舊黨嚇的夠嗆。
董學臣他們都懵了,不是引出陸陳嗎?啥情況?怎么一下子都跳出來了?
而且,已經被逼到墻角的教改,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兩方對峙,不站隊都不行的地步?
是的,這事兒就不能細想。
教改,是寧王提出來的。寧王被羈押之后,加上王應鱗等人被打壓出朝堂,已經是半死不活。
明面兒上,只有王曹二人還在苦苦支撐,朝中有一部分的新銳派臣子,可也還沒露頭。還有一部分中立的臣子,屬于看熱鬧,兩邊都不幫的情況。
現在好了,之前他們都沒想過,要和舊黨對著干的有這么多人,這么大的一股勢力。
你就說,能不慌嗎?
立馬找上張簡之,“相爺,大事不妙!好像...事得其反了!”
張簡之卻是一點不擔心,又把董學臣嘲諷了一頓,“慌什么?張世杰和江鉦不還沒站隊呢嗎?寧王不還在宗正寺關著呢嗎?只要軍方不參與,那便是高枕無憂!”
“現在的局面,反而是好事。本只想引出陸陳二人,現在好了,都跳出來了,一并收拾便是!”
董學臣挺大歲數,被張簡之訓兒子似的又訓了一頓,心里這個憋屈??!
可是一想,是這么回事兒哈。
現在只能是寄希望于呂洪生了。
呂洪生倒是極其興奮的。
王仲王和曹慶熏連番折辱,他忍了,忍常人所不能忍。
那股怨氣在胸中越積越濃,越積越重,他需要一個宣泄的出口。
現在多好?那么多人...那么多螞蟻....
呂洪生在等,等他準備好一切手段,便會好好享用那個蟻巢。
...
——————
一恍,兩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朝堂之上似乎很平靜。
新舊之爭亦無波瀾,倒是民間頗為熱鬧,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個大瓜。
首先是沈福海,這位大商家有的是錢。
他要接手蒸汽機,要辦民學??墒巧岬没ㄥX,先是在新崖山最繁華的地段選址,初創小學與技工學堂。
此事鬧的沸沸揚揚,還成就了一批“拆遷戶”。
隨后,又傳出王應鱗和王五郎將分別出任小學和技工學堂的山長。
兩所民辦學堂的教諭陣容也是豪華無比。
小學這邊有謝疊山、文天祥,技工學堂那邊有趙友欽、鄧牧、王禎、亦思馬因和阿老。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又過了幾天,學堂還未修繕完畢,沈福海又開始為民學招攬生源。
兩所學校,第一批學生就過了千數。而且....
而且沈大德是真有錢,因為...免費。
所有在技工學堂和小學上學的學子,一律免費。
這可是天大的好事,聞訊而來的百姓差點沒把報名處的大門擠塌。
親自主持招生的王應鱗和王五郎本來還有些發愁,人太多了,幾乎所有新崖山百姓家的適齡幼童都來了。甚至周邊的幾座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