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直高一,家里的經濟壓力大,來源全靠父親放牧羊群。
有次父親去放羊,晚上感覺不對的母親去找的時候,在半路遇到了自己往家的方向走的大部分羊群,可卻沒有發現父親。
母親托著生病的身子和村里人一起找了幾天也沒找到。
其實不管是母親還是村里人心里都清楚,沙河水帶邊的沙窩子有時候很邪性的,會形成吞噬生命的小范圍流沙區,不管是人還是牛羊遇到,鮮有能逃出生天的。
絕望和疲憊加重了馮宇母親的病情,不久后她也病倒,沒熬過一個月就病逝了。
這件事對當時的馮宇打擊很大,本來名列前茅的他也沒了學習的心思,已經做好了退學的打算,要不是他們的主管老師劉老師,別說考上帝都大學名牌大學了,估計能念完高中都是問題。
劉老師是馮宇所在高中的校長,之所以叫劉老師,是他自己要求的。
劉老師是響應西部開發號召,從隊伍上轉業過來的,比較重視培養好苗子,平時還兼管宿舍和早自習。
得知馮宇的情況之后,劉老師就對這個以第一名成績從初中升學而來的學生上了心,他雖然不教課程,可搞思想教育工作的他卻在生活方面沒少給馮宇開小灶,還幫馮宇申請了補助。
一開三年的小灶,馮宇以優異被帝都大學錄取,也讓馮宇用三年的時間混成了劉老師家的第四口人。
馮宇第一次拿到獎學金之后的假期回來過一次,那次劉老師十分高興。
那個時候,這片區域還是平房來著,可沒想到到了那里的時候,馮宇就蒙了,原本的平房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不小的開放式小區。
他開著車在里邊轉了兩圈,覺得想在這里找個戶人家實在是太難了,轉頭開車去了高中。
高中的變化很大,大門口都重修了,安保十分認真,不過就是保安都是外包公司的,剛過來也沒多久,根本不認識馮宇說的劉老師、劉校長。
他們倒是很負責,看著馮宇連牌子都沒有的大唐,警惕的告訴馮宇這里的校長姓張,讓他去別處找找。
言外之意就是老子懶得管你是干什么的,不過你最好趕緊消失,別來我們的地盤找事,大家井水不犯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