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學禮的研究更傾向于第一種單純的治沙為主的植物研究,成果多適用于沙漠道路固沙綠化帶等極端環境。
跟研究治沙植物的任學禮類似,甕安志目前研究的東西也是治沙植物,不過他更加傾向于第二種。
他主要研究沙棘這種既能治沙、又有一定經濟價值的落葉灌木。
怎么在保證當地沙棘品種耐旱耐風沙特性的同時,又能讓沙棘果這種沙棘產物能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就是甕安志的研究對象。
而娜澤爾跟甕安志的研究方向大抵類似,都是走有經濟效益的治沙植物的研究這個方向,不過娜澤爾側重肉蓯蓉培育。
這兩種研究方向不分孰優孰劣,只能說應用的方向不同。
而與親自下場搞技術轉化的娜澤爾不同,甕安志可沒那個魄力自己栽片林子創業。
也不僅僅是魄力的問題,主要還是與肉蓯蓉相比,沙棘果想要獲得經濟效益更加的復雜,需要的投資更多,取得回報的周期更長。
肉蓯蓉曬干可以放好久,而沙棘果作為一種帶果肉的‘水果’,則需要快速的加工處理。
而且跟有個場地就能曬的肉蓯蓉不同,沙棘果不管是加工成果汁還是其他產品,都需要工廠類的機械設備,家庭小作坊除了搞一些自家食用,想要大規模生產獲利是不行的。
回過頭來再說秀水農林,現在秀水農林的養?;夭皇遣恍枰徺I糧食等精飼料,而是需要的數量相對較少罷了。
秀水農林一直支持綜合實驗室的研究工作,綜合實驗室的研究就包括了用當地產出取代需要進口糧食的研究項目。
隨著環保被重視,治沙致富也熱了起來,肉蓯蓉產業和沙棘產業快速發展。
然而有利就有弊,肉蓯蓉產業的弊端就是市場需求量小,總體產量增加下必然會導致價格下降,利潤變低。
沙棘果產業也差不多,甚至還不如肉蓯蓉,因為不管是果汁、果酒、果仁油等加工而來的產品,在市場上都有巨量、不同原料、不同價位的產品。
可以說它的各類產品面對的市場本來就是一片廝殺慘烈的紅海,用網絡流行語來講,可以說是內卷很嚴重。
再加上沙棘果加工很麻煩,因為沙棘從名字就能看出是一種長著‘棘’的刺頭植物。
在樹上采摘的時候,新鮮沙棘需要人工采摘,而就算是人工往往都是直接剪掉掛果的樹枝才能保證快速高效的采摘。
這就導致了它不管是采摘還是精細化加工都十分麻煩,會大大的提高制造成本,提高產品售價,進一步降低競爭力。
所以這種打著環保產業、營養豐富等標簽的產品,在市場上被認可的程度不高。
加之它的成本和規模都很難沖擊現有其他同類產品,所以一直不上不下,紅了一陣之后迅速降溫,后續的跟風自然也就少了。
秀水農林的綜合實驗室的飼料項目,為了尋找更多更好的替代品,眼睛自然盯上了這種能很好的在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中生長的植物。
而且他們要做的是飼料,所以不用精細化加工,粗暴的連同采摘時候剪斷的樹枝一并打碎后作為配料添加到飼料中也沒問題。
沙棘果本來就是很受食草動物喜愛的高營養食物,添加到飼料中自然沒什么問題。
甕安志教授研究的沙棘,是通過一系列手段培育的果肉更薄、果核更大的沙棘果,翁教授對這種植物的培養方向是用沙棘果核榨油。
而這恰恰符合秀水農林的需求。
翁教授培育的大果核沙棘果的果仁大,剛好滿足了秀水農林想用其他東西取代豆粕等高蛋白質飼料的需求。
綜合研究室通過實驗,也認為沙棘果為材料可以作為精飼料添加進飼料中,用以取代外購的精飼料。
當然,那需要的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