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專家笑著說道“說到山川風物志這本書,其實我也看過,很有趣,放在古代也是一本難得的考察本地山川河流的半寫實奇書。
說它是奇書,是因為古代人受限于工具和交通等原因,很難做到走遍這片廣袤的大地。
這里不比東方,有大量的人口聚集,不少名山大川在古代都已經是風景名勝,文人商賈多會去游覽,
甚至在那個年代就形成了一套很有時代特色的旅游產業。
但咱們這邊的自然地理條件大家也知道,想要穿越沙漠到各處實地觀察,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說,這本書算是奇書,奇就奇在對地勢地貌的真實描述上,拋開那些帶有神話色彩的描述,它對地形的描述在那個年代來講已經很準確了。
這說明它的作者要么是真的走遍了書中所寫的地方,要么是有可靠的消息收集渠道,收集到了詳實的山巒和河流的詳細信息。
至于書中那些望月牛和伏牛飲水的說法,其實倒沒什么,畢竟形象化這種東西,是很主觀和唯心的。
就拿這里你提到望月牛和伏牛飲水,你沒發現這兩種說法有些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么?
望月牛對應的是石妖古城,石妖古城是古代人居住的城池,對應的是活人,形象點兒的說法是陽宅的風水。
而伏牛飲水的說法明顯對應的是陰宅風水,二者同為一牛,陽宅和陰宅雖然是不同的說法,用的卻是同一處山川地勢,
這在古代的風水學理論中是犯忌諱的,這個就講不通了。
按照這個說法,那如果這處墓地是石妖古城的那個時代的墓,應該就不是什么大墓了,這里埋著的人也不是有很高社會地位的人。
也只有這樣的人在死后,下葬才會沒那么多的講究。
而且你們沒發現么,如果按照風水上來講,伏牛飲水怎么可能過來飲這沙漠之水呢?
娜嵐河進入沙漠的地方,正好在最西段的娜嵐丘下流過,也就是鉀鹽礦辦公的那片區域下游不遠的地方。
那里娜嵐河水平緩蜿蜒,才更符合風水中的水的形態,緩而不急,蜿蜒九曲,如水龍行于大地之上,大的彎曲處即為結穴之所。
就算按照風水理論下葬,也更應該葬在那里吧?
那里山丘以南的地方,才算得上藏風聚水,我們現在站的這里東西風掛起來的時候都站不穩人的,在風水上哪算什么好地方。
而且這片大地上的人都知道,這里再往東北走一點就是耳朵湖了。
所以這里就算是水,也是苦咸的水,這種水可不能喝,會像海水一樣越喝越渴,喝多了會死人的。”
老爺子指了指不少人正在清理的那個已經由坑變成考古現場的地方,笑著說道“真要是個不那么講究就下葬的,那咱們可就白折騰這么大的陣仗了。”
接著,他話鋒一轉,笑著說道“不過,我覺的大家都忽略的一個問題,近些年文物熱導致了不少風水學成了大眾讀物中的一部分內容,
這就導致了我們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錯誤認知,就是那套風水體系本身。
山川風物志中關于風水的形象描述,雖然不談地脈如龍了,但也帶有很強烈的東部主體文明的色彩,用地勢擬牛。
雖然大西北受到了東部主體文化的影響,但受限于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的影響,西北大沙漠文明的墓葬文化卻與東部主體文明那邊有著很大的不同。
就拿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墓來講,它雖然規模不大,但建造的時候充分考慮了當地的墓葬特色,那就是干燥。
雖然靠近娜嵐河,但這里因為土層阻隔,也很少有水汽,就連少量的雨水也不能存留,這才是當地墓葬文明的特點。
所以按照大沙漠的墓葬特點來講,這里算是十分不錯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