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敞開了供應的,但就是阻擋不了員工們千奇百怪的喜好。
后來就改成直接發飲品補助,然后搞自助售賣機,讓員工們自己喜歡什么買什么。
這樣不僅能杜絕浪費,還能滿足大家不同的口味,有些節省的,還能省下一筆錢出來,算是變相增加了收入。
食堂正規化之后大抵也是如此,點餐等選項與買水一樣,都集中進了個人終端之中,強調個性化不同口味的同時,也能杜絕浪費。
當然,馮宇也不是上趕著要幫忙的,張衛賢那邊已經打來電話溝通了,不管是作為合作者還是地方管理部門的請求,這點兒小事也沒理由拒絕。
而且這些專家的團隊也有專項的補助,已經申明了不需要嵐軒林牧搭錢,雖然這點錢兒對這個大項目來講不算什么。
不過就像同樣如此的保護區常駐在秀水農林的團隊那樣,沒使用過秀水農林的內部成本價供應體系,你就不知道他們為什么那么感謝秀水農林。
而馮宇要做的也簡單,就是幫這邊的考古團隊開一個臨時的終端,然后告訴他們如何使用就行了。
這活兒別人還真干不了,這種權限在林場的物聯網體系里只有馮宇和展鵬才有。
在剛剛起步的嵐軒林牧,更是只有目前被臨時調派過來在此地負責總體事務的哈力克和安裝系統的馮宇才有。
馮宇閑著正跟老爺子談自家的牛肉、請老爺子中午帶人過去嘗嘗呢,沒想到他自己此刻也成了談論的對象。
確切的說不是他,而是他剛才無疑中說的一句話,就是那句‘好歹百萬畝的大項目也開了六個’。
要知道此刻在網上一直被當作治沙造林標桿的昆蟲森林,總共綠化面積也才堪堪達到五百萬畝。
百萬畝的大項目都開了六個,那豈不是說已經超越了昆蟲森林了?
這一下子就成了網友們討論的焦點。
本來大家只知道秀水農林和飼料產業園,也知道秀水農林又在若蕪的其他地方的沙漠大動干戈,
可網友們大多只關心大場面之類的可以被直觀看到的,比如大規模機械化造林、大片的綠色人造林帶和沙漠對比等視覺感強烈的場景,
而且看過了也就看過了,沒誰會去深究背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