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簾重重放下,族長突然感覺不該為圖門簾子好看,把草簾子外面縫一層布,出來進去的人,拉拽的粗麻布也給扯爛了。
長福的事兒成了,蘇二嫂子算是完滿了,一下娶進門兩個兒媳婦,哪怕日子艱難幾年,有兒媳婦了,她還怕啥?
董曉瑩沒讓長福磕頭,豚骨拉面高湯的制作方法,她是在抖音上學的,自己看著視頻做過一次,太費時費力,倆孩子都不愛吃,她也就算了。
人家能發短視頻教學,她為啥不能教?再說,這真不是她的本事。
“好了,別整沒用的,那種高湯只適合開館子的人做,咱們用不著。正好阮家開面館,木炭生意幫了咱不少,咱又是求娶人家閨女,方子送給他正合適,事兒成了就中啊!”
董曉瑩安撫住長福母子,大聲宣布:“我這兩日攏賬,回頭就給族長送去,讓族長選個日子給大伙兒發錢。”
趙氏正在屋里熬黃油,聽見這話丟開手里的活,拉門出來問:“弟妹,你給透個話兒,俺能發多少錢?”
董曉瑩指了指掛著的表格,“你們每個人都有計件表,這事兒還用問我?”
趙氏轉身回去,沖張氏嘀咕道:“下回錢串子教算數,你替我一會兒,我咋算不明白?我去找錢串子問問,是不是有啥機巧沒教咱啊!”
張氏心說,腦子笨,你還賴先生教的不好?大伙兒都是換班去學,人家咋都會算,就你掰著腳指頭也沒算明白吶!
族長定下三日后,開會發工錢。到時候各縣的老太太都回來,在飯堂包餃子聚餐。
長壽各村通知了有好事兒的消息,難民雖不知有啥好事兒,但,被那一句,快去鎮上,主事兒說了,去早了有好事兒。心里翻騰的貓抓一樣,不等過夜,拔腿就往鎮上跑。
參觀炕上種菜的人,一撥接一撥,方明遠說的很明白,種的好他就收。超過一百文一斤的菜,發給菜種子,收菜的價格定在七十文。
韭黃蒜黃這種冬日地窨子里種的菜,方明遠直接給五十文一斤。價錢還算公道,畢竟大伙兒都知道,即便有本事把韭黃,蒜黃賣去城里,賣個七八十文,一路運輸,城門要交稅,擺攤也要交稅。
鎮上賺他們二三十文,還要供孩子們免費讀書,那日村民來看夫子考試,都聽見方明遠說,給教書先生一個月二錢銀。
村民們還想吶!一個月教孩子讀書就賺二錢銀,夫子們干啥不愿意啊!二錢銀子真不少了。
次日還有各村來的難民,不過,來晚的就沒菜種子了,自己回去想辦法找菜種子,只要種出來的菜不黃,不爛,鎮上就按說好的價錢收。
青菜長的快,撒上種子,炕上燒暖了,半個月就能掐嫩菜了。
到了發錢的日子,老太太們下晌陸續回來,到家最晚的是鐵關城的石婆子和蔣大嫂子幾人。
牛老太還埋怨吶!“不年不節,沒點屁事兒,叫回來干啥?一路給凍夠嗆,銀錢放家還能跑嘍?”
趙嬸兒跟著道:“就是,賺點錢不知道咋好了,干啥給俺們折騰回來?明兒一早還得走,一來一回給人都凍透了。”
族長敲了敲鑼,示意大家安靜,尤其是自家老婆子,在外面幾天心野了,讓回家還不樂意。
“我來說說哈!咱村里現在拿工分的越來越少了,給你們送貨的小子,現在拿送貨錢,工分就免了。
還有照管棚子生意的,拿賣貨提成。俺們幾個老的,管著收菜賣菜,這回以后也不用拿工分了,這是好事兒,大伙兒都有錢賺,不用吃公家飯,多好。”
族長剛說完,郭大嫂子不干了,“怎地,我們做飯的也不給工分了?”
族長沉著臉道:“你們做皂,一塊不管大小都提成一文,你們咋不算算,一天做了多少皂?要